評論 賴清德       (English version)
    本網站 世界排名 No.1 :  2020~25,  2017~19,  2016 2015,  2014,  2013 2010~12       Top  since 1998     
 


fights for rights

home  論國是OPinion  腦控人民  評台灣  武統台灣  封鎖台灣   評論國政  旅遊  餐廳  醫療  夜市  民主自由  台灣  賴清德  蔡英文  民族性  外交  大學  檢察官  警察  貪腐  貪污  女權  言論自由  外勞   死刑   軟實力  隱私  詐欺   評論美國  電磁波大戰   網軍   網攻  民防  美國救援  居住  幸福  人權  世界人權   轉型正義  司法  迫害  販毒  愛情  情歌  音樂  西洋老歌  西洋新歌  台灣流行歌曲  民歌  日本老歌  中國民謠   電影  食安  buffet  超市  賣場  按摩  嫖妓  形象  文化  消遣副刊   評日本漫畫   政治漫畫評論   評美國設計   評美國漫畫  文創&漫畫  評上海世博   評北京奧運  戰爭漫畫   二戰漫畫  CovID  FB  飛安  交通  逃逸外勞

 

Int'l News  外文評論 (below)      評論賴清德     台媒評論

 

魯莽 賴清德 !?

  美國TIME, 2025-10-23

美國必須警惕台灣領導人的魯莽。   賴清德不像前任蔡英文那樣謹慎、低調,並淡化任何有關台灣獨立的主張,賴清德通過一系列演講為台灣建國辯護,蹣跚地走向正式獨立。 “以前從來沒有一位台灣總統用一整篇講話來清晰、逐點、毫不含糊地闡述台灣無疑是一個主權國家。”美國應該毫不猶豫地,或許私下發出警告   以遏制台灣這位明顯魯莽的領導人。這並非華盛頓第一次譴責台北威脅現狀。

  美國TIME, 2025-10-23 賴清德一反「九二共識」的建設性模糊立場,強調台灣和中國大陸是各自獨立的自治國家,並援引歷史、法律和身份認同等論據,將台灣的傳統與南島文化而非中華文化聯繫起來。此外,賴清德也將台灣認同定義為不可分割的反共產主義。

賴清德並將大罷免描述為「防止中共吞併」的公民運動。最終,所有罷免均告失敗,親中社交媒體認為賴清德違背民主。

賴清德堅稱:“面對軍事和政治壓力,做好準備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賴清德成立了“全社會防禦韌性委員會”。

  美國TIME, 2025-10-23 軍事平衡日益對台灣不利。雖然通常很謹慎,但在基輔陷入危機時,可能會對台灣採取果斷行動,因為西方可能會更加分心。
台灣並非美國至關重要的國家安全利益。它也不是條約盟友,保衛台灣的各種地緣戰略或經濟理由也不足以引發一場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大國戰爭
  台灣外交部發表緊急說明 外交部就"魯莽領導"發表緊急說明:  賴總統已多次強調「和平是唯一的選項」,而維持台海現狀則是台灣的一貫立場與國際社會的共同共識。

 

 

賴清德「魅力攻勢」

川普令人不安的跡象

賴清德軟化

  英國Economist, 2025-10-23:  川普5月暗示,美中協議將「有利於統一與和平」10 月他表示預計將與習近平討論台灣問題。令人不安的跡象還包括川普對台關稅比日 韓還要高要求台灣國防開支提高到GDP10%並要求台積電將大部分生產轉移到美國。 他還推遲了賴清德的美國之行,且未批准對台新軍售。同時,川普政府中的大多數對華鷹派人士已被清除。
 
  英國Economist, 2025-10-23:  台灣政府表示,兩國關係依然強勁。

賴清德國慶日演說對中國大陸的言論顯而易見地克制。與去年演講的不同之處在於賴清德承諾增加國防開支。2026年提高到GDP的3%以上,2030年提高到5%。他還承諾以「特別國防預算」來補充常規開支。儘管該法案可能難以在立法院獲得通過,賴清德的計劃旨在讓川普相信台灣正在投資自身國防。賴清德也罕見地出現在美國一檔頗受歡迎的右翼電台節目中,他不僅吹捧自己的國防計劃,還表示如果川普能讓習近平放棄對台使用武力,他就應該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National Interest, 2025-10-24

雖然台灣非常擅長展示一些令人驚豔的前景、大批公民將準備保衛自己的島嶼; 但實際上,台灣人是否會挺身而出抵抗,仍然是未知數。

 

 

賴清德「賣淫妓女」寄生蟲

  美國 Foreign Affairs, 2025-10-22

  英國 Reuters, 2025-10-8

2024年1月,北京明確表示不會與賴清德合作,稱其為意圖破壞兩岸和平的「危險分離主義者」。中國軍方稱賴清德為“寄生蟲”,並在宣傳影片中將他描繪成一隻在火海上空的蟲子。儘管賴清德在台海關係問題上比蔡英文採取了更為強硬的立場,例如將中國列為“外國敵對勢力”,但北京先發制人地拒絕了賴清德,這讓賴沒有任何動力採取更包容的態度。北京並非在尋求打破僵局的途徑,而是在尋求外部認可其削弱台灣領導地位的努力 賴清德表示,若川普能說服習近平放棄對台動武,他應該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稱賴「 賣身」(is 'prostituting' himself)投靠外國勢力。
美國
Washington Examiner: 對賴清德怒不可遏,指責他無原則地迎合外國,無底線地出賣台灣,揮霍人民血肉,有如賣淫,如此強硬且極具描述性的措辭在中共官方通訊中並不常見,這表明賴清德觸動了中共的神經。

 

 

 


 




 


 

 

pic.: 本網站群 "評論賴清德" 排名Yandex of Russia 第1, 2025-10-26, 2025-10-1,  2025-9-29, 2025-9-7, 2025-8-30, 2025-8-23, 2025-8-14, 2025-8-8, 2025-8-3, 2025-7-29, 2025-7-21, 2025-7-12, 2025-7-8, 2025-7-1, 2025-6-27, 2025-6-1, 2025-5-20, 2025-5-4, 2025-4-22, 2025-4-11, 2025-4-5, 2025-3-31, 2025-3-19, 2025-3-11, 2025-2-28, 2025-2-14, 2025-1-11, 2025-1-1, 2024-12-31, 2024-12-25, 2024-12-24, 2024-11-29, 2024-11-23, 2024-11-12, 2024-11-1, 2024-10-20, 2024-10-18, 2024-10-15, 2024-9-25, 2024-1-26, 2023-12-25, 2023-12-18, 2023-11-23, 2023-10-25, 2023-10-13, 2023-10-3, 2023-9-18, 2023-9-1, 2023-8-29, 2023-8-19, 2023-8-8, 2023-8-1, 2023-7-28, 2023-7-24 ; No.3 at 2024-8-26, 2024-8-14; 排名前茅 2024-7-22, 2024-7-9

  


 

   

 

 

 

pic.: 本網站群 "評論 賴清德" 排名Microsoft Bing 第1, 2025-10-26, 2025-9-28, 2025-9-7, 2025-8-30, 2025-8-23, 2025-8-17, 2025-8-14, 2025-8-8,  2025-8-3, 2025-7-29, 2025-7-21, 2025-7-12, 2025-7-1, 2025-6-27, 2025-6-1, 2025-5-20, 2025-5-7, 2025-5-4, 4-30, 2025-4-11, 4-5, 2025-3-31, 2025-3-19, 2025-3-9, 2025-2-28, 2025-2-14, 2025-2-1, 2025-1-25,  2025-1-11,  2025-1-1, 2024-12-25, 2024-12-24, 2024-12-1, 2024-11-29, 2024-11-19, 2024-10-1, 2024-8-8,  2023-9-28, 2023-9-18, 2023-9-1, 2023-8-8; No.2 2025-8-10
pic. left: 賴清
1997年在國民大會上舉牌「公開『宣揚』台獨理念」、2015年「在台南市議會連說3次,我『主張』台灣獨立」



本網站群 "評論賴清德英文版排名Yandex Russia第1, 2025-9-29,  排名Yandex 第1, 2025-9-7, 2025-8-30, 2025-8-14, 2025-8-8, 2025-8-3

 

 

賴清德: 期盼友邦強化聯防     VS.    川普可能棄台
賴清德 策略 美國方面 策略
  西班牙Agencia EFE, 2025-10-20: 台灣總統賴清德:與国的和平無法透過「簡單的協議」實現,強調台灣必須依靠自身的防禦和威懾力。

 

  美國 Bloomberg, 2025-10-10:  賴清德公佈將國產和進口的防空系統和飛彈整合成一個綜合防空系統「T-Dome」的計劃。台灣正從烏克蘭戰爭汲取教訓。烏克蘭的空中威脅來自系列系統:戰鬥機、轟炸機、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以及各種無人機。

 

♣ The Guardian, 2025-9-20 : 賴清德表示,要避免戰爭維護和平,只能透過持續的整備強化防衛實力與社會韌性。

 

賴清德(2025-9-26): 近年運用「混合戰」手法,試圖影響各國決策,台灣將持續提升自我防衛能力、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期盼未來與各友邦強化聯防與情報共享機制,增強協作能量。賴清德:  與民主夥伴共同撐起「民主保護傘」

 

New York Times, 2025-9-15:   台灣一直是造成局勢動盪的重要因素。 賴清德比蔡英文更加對抗中国。紐約時報: 台北必須意識到,美國可能不會提供協助,也應該避免激怒北京。

 

Washington Examiner, 2025-9-15:  賴清德總統是台獨運動最具煽動性的發言人之一,他的演講激起了大陸的憤怒,他在世界舞台上明確宣布台灣的主權 , 「只有透過實力實現的和平才是真正的和平。和平不是靠割讓主權就能實現的,和平也不是靠一紙協議就能實現的。賴清德倡導「四大和平支柱」方案,主張「加強國防、建立經濟安全、加強與民主國家的夥伴關係...」。

 

Washington Examiner , 2025-9-11: 儘管在貿易政策上存在分歧,賴清德仍然對與美國的關係持樂觀態度美國政府沒有理會賴清德。美國迴避與台灣領導人直接接觸   但台灣外交官渴望在關稅談判中與川普直接對話  台灣政策專家擔心,無法與總統直接接觸將導致重新談判關稅變得不可能。台灣官員被迫透過秘密管道為自己辯護,情況只會惡化。 

 

Washington Examiner, 2025-9-8 : 賴清德表示,川普在中国擴張主義背景下在外交、國防和其他領域,與台灣的合作——以及對台灣的援助——仍在持續加強。

 

澳洲SKY News  (2025-8-27):  台灣執政黨    與川普關係惡化,  台灣一直被批評不重視國防,台積電已經承諾投資1,650億美元川普最近表示,台積電將投資3,000億美元; 這些都讓賴清德陷入了嚴重的困境。

 

美國  賴 清德政府的外交政策「不可避免地與美國建立牢固關係的理念交織」,但34.7%的台灣人認為「親美」會激怒中,引發戰爭

 

美國Brookings 2025-8-11: 川普執政,美台政治關係惡化了。《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都將拒絕賴清德訪美與川普希望安排與習近平峰會聯繫起來。讓步發出了一個危險的信號,即美國對台政策是可以談判的。川普從未展現對台原則性承諾,卻對「川習」峰會的熱情日益高漲

 

英國UNHerd (UK), 2025-8-3:  近二十年來,華盛頓首次公開嚴厲譴責台灣。直接導火線是川普政府指示取消總統賴清德的訪美 賴最近的言論為兩岸關係增添了不必要的緊張,公然背離了賴清德前任的溫和政策,華盛頓很可能試圖在控制這種高度危險的升級

 

美國New York Times, 2025-8-8: 美國對台加徵20%關稅,進一步加劇賴清德的政經壓力。他正面臨與反對派日益激烈的對抗,今年,台幣兌美元大幅升值,對一個嚴重依賴出口的經濟體來說是一個障礙

  美國 TIME, 2025-10-23: 很少有地方比台灣更擔憂川普在美國支持烏克蘭問題上的反覆無常,台灣擔心,川普對盟友關係的猶豫不決,加上他作為結束戰爭的「和平主義者」的全球讚譽,可能會促使習近平最終完成目標。習近平的問題在於,他是否會擁有比川普離任前更好的機會。川普曾誓言不讓美國人的生命冒險捲入對外戰爭。史丹佛大學教授Oriana Skylar Mastro指出,解放軍官員談話基調發生了顯著變化「為什麼你們執著於 2027 年,它隨時都可能發生?」

 

  美國 Foreign Affairs, 2025-10-22:  川普第二任期的第一年已經加劇了台北對於美國的支持能否持久的擔憂。川普對北京的讓步將加劇台灣民眾對於是否應該加強威懾力和應對潛在危機的懷疑。

 

Wall Street Journal, Telegraph, Semafor,  2025-9-28, 9-29 :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習近平將在台灣問題上向川普施壓,共同反對「台獨」。分析家表示,習近平認為,川普可能更願意接受這種改變,以換取經濟上的讓步。美台關係中存在不確定的跡象。

 

The Hill, 2025-9-24 :  川普可能棄台 暫停約 4 億美元的軍援 ,與川普 2019 年夏暫停烏克蘭援助驚人地相似令人深感不安。明顯原因是川普沉迷於與中達成貿易協議,以及他渴望與習近平舉行峰會。川普在第一任期內多次提到要與中達成“歷史上最大的貿易協議”,台灣長期擔心川普可能為了貿易協議而犧牲台灣利益。除了武器供應出問題,已有充分證據表明,他正在竭盡全力安撫北京。最令台灣擔憂的還是政治讓步的風險。例如,如果川普同意修改《上海公報》(甚至單方面重新詮釋),承認共產中國對台灣的主權,這將嚴重損害台灣的政治生存能力。亞洲各國政府尤其會將這種讓步視為華盛頓實際上拋棄台北任 北京擺佈。

 

The Guardian, 2025-9-20 :  川普暫停對台武器援助的消息(Washington Post, 2025-9-19) 引發外界擔憂,他正利用台灣與中達成貿易協議。
 

The Hill, 2025-9-25: 《紐約時報》指出,華盛頓應該接受中成為地區霸主,並達成一項全面的安全經濟協議,和平與繁榮將隨之而來,即使迫使台灣走向統一。用台灣自治換取「穩定」的大交易想法很誘人,但盟友會解讀為美國放棄核心承諾。


Foreign Affairs, 2025-9-22: 川普拒絕賴清德的例行過境美國,推遲了美台貿易協議的努力,暫停了部分計劃中的武器交付,並嚴厲批評台灣的國防開支。華盛頓還放鬆了對中的高科技出口管制,這表明川普更重視北京貿易協議和改善關係,而不是堅定地支持台灣。習近平幾乎肯定會在今秋 川習會時嘗試要求川普承諾減少對台軍售,或正式明確反對台獨、支持最終統一 —— 川普可能為了達成他夢寐以求的協議而這麼做
 

New York Times, 2025-9-15: 川普先生正在尋求與中国達成貿易和安全協議,他似乎擔心會因台灣問題與北京對抗。他的政府拒絕了賴清德停留美國的請求,並取消了美台國防會談。川普必須更進一步,強烈重申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限制外交接觸、停止國會和國務院擴大台北參與國際組織的努力,因為中 国反對這些。川普還可以撤走駐台軍事教練,以及該地區會激怒中国又會遏止中国的武器系統

The Guardian, 2025-9-20  外界擔憂,川普正利用台灣與中達成貿易協議。 川普暫停的武器援助包括訂購致命彈藥和無人機senior fellow at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fense of Democracies認為 川習會的結果對中有利。「北京押注於高公關、低實際意義的成果,例如象徵性的芬太尼行動,來換取關稅和技術管控的放鬆以及對台灣的立場」。

 

◆ 美國National Interest, 2025-8-14: 川普最近拒絕賴清德訪美是一個值得歡迎的信號,表明就中美貿易制定臨時解決辦法遠比兩岸關係最終如何解決更為重要。對美國來說,與中開戰無論從戰略上或財政上都是不可行的,沒有一位美國總統明確解釋過這符合美國至關重要的生存利益。因澳日的斷然拒絕,美國很可能將孤軍奮戰

 

Washington Post, 2025- 9-11 :美中通話引發川普或將很快與習近平會晤的預期  專家: 閱兵“加劇了中美對話的緊迫性”

 

英國Financial Times (2025-8-28): 儘管台灣賴清德努力向美國總統示好,但美國長期以來捍衛台灣獨立地位的立場在川普執政下似乎岌岌可危。美國現在似乎更熱衷於與中達成協議,而不是支持台灣。

 

◆ 美國Quincy Institute, 2025-8-14: 台灣並非美國的核心利益,不足以為之與中開戰。但美國不應透過急劇減少對台援助和支持來拋棄台灣──此類舉動可能誘使中加大對台壓力,並損害美國的整體信譽。

 

澳洲SKY News  (2025-8-27): 美國一邊繼續施壓台灣增加軍事開支,一邊又加徵20%關稅,這只會讓更多台灣民眾質疑美國作為合作夥伴的可靠性。20%的關稅已經對台灣企業造成不利影響,尤其是機械、工具機和自行車產業,一些工業園區工廠已掛牌出售。賴清德可能需要考慮對美國採取更謹慎、少些恭敬的態度。
 

美國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 2025-8-11: 川普推遲或取消賴總統過境美國時,國會的壓力被忽視了

 

澳洲The Conversation, 2025-8-8: 川普方面看來越來越不願意以可能激怒北京的方式支持台灣。在川普要求賴清德取消原定的紐約之行後,賴清德延後了南美之行。

 

美國Chicago Tribune, 2025-8-5: 如果是拜登總統拒絕賴清德過境,台灣就會高枕無憂,因為他們知道美國的支持毋庸置疑。但川普的優先是中国全面貿易協定,並推動世界盟友在國防努力

 

美國 Quincy Institute (2025-8-14): 美國如果突然停止提供支持,可能會誘使中增大對台灣的壓力,但美國近期也做出危及台灣現況的一些措施包括暗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 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

國民黨 策略

西方列強  策略

Washington Examiner, 2025-9-15: 國民黨警告台灣領導人炫耀事實上的主權這種言論將引發中入侵。國民黨拒絕台灣獨立的想法,認為這是一個白日夢,如果過於公開地追求獨立,說‘我們是獨立的’——這樣你就能當選——可能會導致島上人民喪生。“國民黨的立場是維持模糊的‘一個中國’概念,而實際上卻維持兩個中國,我們希望‘悄悄地,和平與美國及其盟軍的軍事合作……     Washington Examiner 2025-9-15:西方列強普遍同情台灣,但他們普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pic.: 本網站群 英文版 "評論賴清德" 排名Duckduckgo (USA)第1, 2025-9-30, 2025-8-30

 

 

         

 

 

 

pic.: "評論 賴清德" 排名Duckduckgo 第1, 2025-9-8, 2025-8-10, 2025-8-8, 2025-7-30, 2025-7-12, 2025-3-16, 2025-3-9, 2025-2-14, 2025-1-11,  2025-1-1, 2024-12-22, 2024-11-29, 2024-11-28, 2024-11-2, 2024-9-25, 2024-9-17, 2024-8-8, 2024-7-22, 2024-4-10, 2024-3-22, 2024-1-1, 2023-12-18, 2023-11-23; No.2 at 2025-8-30, 2024-8-26, 2024-6-15; 排名Duckduckgo 第2, 2025-9-30
pic.: "評論 賴清德" 排名US AOL 第1, 2025-9-8, 2025-8-19, 2025-8-8, 2025-7-29, 2025-7-12, 2025-3-16, 2025-3-9, 2025-1-1

 

 

賴清德     台灣政局

Foreign Affairs, 2025-9-22: 「罷免」反對派議員行動失敗,導致民眾嚴重分裂;總統賴清德的支持率也正在下滑。同時,台灣與美國的關係也變得更加棘手。各黨派之間的主要分歧在於如何最好地維護兩岸現狀,而不是是否這樣做。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2025-9-25: 賴清德總統就職以來,台灣政局一直相對動盪。最新民調顯示,民進黨和國民黨支持率分別只有33%和36%。至於大罷免失敗 49%的民眾認為是對民進黨的譴責。在大罷免之後,早期跡象有理由謹慎樂觀——民進黨廣泛支持賴清德,國民黨迄今並未過度擴張,兩黨在國內外都保持密切合作。AIT主席 Raymond Greene與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Roger Wicker的跨黨派接觸發出了美國支持台灣民主競爭中團結的重要訊號,或許為兩黨合作提供了額外的鼓勵。國民黨-民眾黨協調的影響仍未解決。柯文哲似乎也意識到,如果藍白想取得成功,就需要進一步制度化聯盟。展望未來,藍營的理想前景或許是總統大選團結在盧秀燕周圍,而柯文哲則以和平姿態作為副總統候選人。至於賴清德和民進黨能否將罷免後的冷靜轉化為民調改善,令人擔憂。

美國Chicago Tribune, 2025-8-5: 大罷免失敗意味著賴清德要麼被迫與反對派合作,在立法院通過議案,要麼成為一名跛腳鴨領導人

 

 
 

 

 

 

pic.: 本網站群 英文版 "評論賴清德" 排名Yahoo 第1,  2025-8-30
本網站群 "評論賴清德" 排名AolSearch 第1, 2025-9-7, 2025-8-10, 2025-8-8, 2025-8-3, 2025-7-15, 2025-5-4

 

 

 

 

 

賴清德  備戰?

Washington Post, 2025-9-26 : 文件顯示俄羅斯正在幫助中 国準備攻擊台灣 (Russia is helping prepare China to attack Taiwan) 在台灣戰爭中,莫斯科的石油、天然氣和其他自然資源供應——以及其龐大的國防工業——可能成為“中的戰略後盾”俄羅斯並為中傘兵戰鬥訓練計畫——以及先進指揮和控制系統

Raw Story, 2025-9-27 : 台灣外交部副部長警告:“中正準備入侵台灣。”(“China is preparing to invade Taiwan.”)。波蘭總理警告: 波蘭以及該地區現在比「二戰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接近軍事衝突。Vox, 2025-9-26: 歐洲正準備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衝突Daily Express, 2025-9-28: 如果美國中立,幾乎無法阻止俄羅斯向西方發起攻擊,這是令人不寒而慄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警告美國Foreign Affairs, 2023-12-12: 美國因歐洲和中東的重大戰事而分心,北京可能看到發動軍事行動的機會...

Washington Post, 2025-9-19 : 美國總統川普拒絕批准超過4億美元的對台軍援,川普政府已廣泛緩和了美中 競爭——放鬆了對高端半導體的出口管制,並拒絕執行國會對社交媒體 TikTok 的禁令。由於川普要求台灣國防開支GDP10%,賴清德表示,到2030年,台灣的國防開支將佔國內生產毛額的5%。多年來,美國政府一直敦促台灣購買更多低成本武器,以對抗中国在船艦、飛機和飛彈方面的巨大優勢,但國防開支的大幅增長更加困難。
National Interest, 2025-9-25 :台灣正緩慢地準備對入侵者(中)發動一場持久的叛亂

Reuters, 2025-9-17: 台灣總統賴清德今年6月表示,他將深化與美國的安全合作聯合研發製造武器。台灣週三公佈了首枚與美國聯合製造源自「梭魚-500」自主低成本​​巡航飛彈,這標誌著台美兩國為應對中軍事威脅而迅速發展的國防合作邁出了重要一步。

SCMP, 2025-9-14:  自去年賴清德就任台灣領導人以來,北京加大了對台灣的壓力 台灣夏季的天然氣儲量僅7天,其他季節則為10到11天。煤炭儲備大約能維持30天,而石油儲備則能維持50到60天左右。   解放軍 「摧毀所有液化天然氣接收和儲存設施將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 , “無需阻止油輪進入台灣,也不會損害日本和韓國通過台灣海峽的能源安全”。台灣唯一可行的解​​決方案是重啟核電站,以便在戰爭爆發時能源自給自足

Foreign Affairs, 2025-9-22: 專家建議台灣領導人需要為國防和國家韌性提供充足的資源需要在優先考慮提高職業軍人薪資和延長義務兵役期與支持部署新軍事能力之間作出妥協。台灣也需要增加機動打擊武器的投資,例如機動火箭發射器、便攜式防空飛彈和防空系統

♣ foreign affairs, 2025-9-12: 人們的擔憂,北京和台北可能很快就會陷入戰爭。“偶然之戰”的可能性更大。北京方面或許有意透過侵入台灣的機艦,對傾向台獨的「總統」政府施加心理壓力,但並非為了引發戰爭,他們可能無意中越界,美國的介入可能擴大危機。中國大陸和台灣最終確實需要一定程度的溝通,以討論如何預防危機,並找到雙方都能接受且不丟臉的出路。中官員不會容忍與賴清德直接對話,因為他們認為賴清德堅定地支持台獨,但兩岸仍有進行秘密對話的空間。

Monocle UK, 2025-9-11: 北京最早可能在2027年就做好準備。但台北武裝部隊仍嚴重缺兵:現役部隊的人員配備率僅約80%。台灣更廣泛的兩岸策略,是緩和局勢而非對抗。換句話說,台灣在外交上謹慎的本能,阻礙了年輕人參軍 面對強大的鄰國,以及美國這個不再完全可靠的長期盟友——台灣必須克服其緩和局勢的本能反應

Hey SoCal, 2025-9-10:  賴清德總統不尋求與中發生衝突,也不會挑起衝突。

247Wallst, 2025-9-10: 現狀越來越難以維持。未來幾年,事態可能會達到頂峰。北京的壓力不斷加大,美國長期以來的「戰略模糊」立場可能不再站得住腳。戰爭的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台灣在其外部防禦被突破後的抵抗意志。中拿下台灣的最大希望是讓美國相信幹預的代價過於高昂。

Taipei Times, 2025-9-8: 幾十年來,台灣的安全依賴於一項隱含的保證:美國的軍事優勢和民主團結將保護台灣免受中国的侵略。然而,在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現實的重壓下,這一確定性已然崩塌   數千枚精確導引航道飛彈和巡航飛彈的軍事優勢提供了多種吞併途徑——直接入侵,或以封鎖進行經濟扼殺,或施加難以承受的軍事壓力使台灣逐漸政治屈服。

Telegraph, 2025-9-7:《華爾街日報》分析的衛星影像顯示国正在其東部沿海大規模開發空軍和海軍基地,專家稱這些基地可能用於發動攻台行動。
Strategy Page,  2025-9-7:北京正在準備戰場正在增強海空軍、飛彈和兩棲部隊,以支援跨海攻擊。北京更希望擁有壓倒性的可部署作戰力量,以至於台灣人認為他們無法成功保衛自己。

♣ WSJ, 2025-9-8: 專家研判台海若爆發戰爭,潛艦將是二戰以來最可能左右戰局的關鍵武器屆時中或以常規動力與核動力潛艦封鎖台灣。

Business Insider , 2025-9-15: 大多數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爆發衝突的風險仍然很低。“中的聲明繼續顯示出耐心和信心,稱賴清德‘無法改變人心,也無法扭轉統一的大趨勢’”

台灣 之戰

Foreign Policy, 2025-8-21:...無論賴清德主張台獨多麼合理,現在都不是檢驗美國是否會為台灣而開戰這一假設性問題的時候
賴清德接受日本電視台採訪時表示:「國際社會必須竭盡全力避免台海衝突;代價太高了」。   SEMAFOR, 2025-8-12: the 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研究員與賴清德分享了 一項研究──台灣約一半的電力來自進口液化天然氣,中國大陸可以相對輕鬆地阻止運輸並造成台灣電網混亂。 北京一直在密切研究這一策略──中斷能源供應,美軍尚未準備好應對中国可能攻擊台灣能源系統以削弱台灣的行動
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 2025-8-11: 利用海上優勢、法律戰和網路來切斷台灣的能源供應 可能讓台灣屈服。   脅迫施壓符合中共目標──削弱台灣的政治韌性,尤其是在下屆總統大選前削弱賴清德的地位。北京的最終目標是主宰、而不是摧毀台灣,因此,他們完全有動機避免核輻射災難  The Diplomat, 2025-8-4: 台灣民間社會尚未做好戰爭準備,北京培養了在衝突中支持國家的人民,台灣的戰略則相反:去政治化、去軍事化,並希望與外國結盟來威懾中国。這種差異可能是災難性的, 中国的可能策略是迅速而壓倒性的攻擊,台北可能只有幾個小時的時間來應 
 Anadolu Agency (Turkey), 2025-8-6: 賴清德表示將增加國防預算超過3%。中抨擊賴清德是“戰爭販子” BBC, 2025-8-6:宣傳還是警告?《零日攻擊》的訊息與賴清德及民進黨政府的言論如出一轍,他們警告中国威脅,強調加強防禦的必要性; 立法委員批之是煽動對亡國感的不必要恐懼戰略專家指責該劇推動台獨

 

 


 

 
 


 

pic.: 本網站群"評論賴清德" 排名Yahoo 第1, 2025-8-9, 2025-8-3, 2025-7-29, 2025-1-11, 2024-12-22, 2024-11-28, 2024-11-2, 2024-9-25, 2024-8-26, 2024-8-8, 2024-7-22, 2024-7-1, 2024-6-15, 本網站群"評論 賴清德" 排名Yahoo 第2, 2025-9-7, 2025-8-30, 2024-6-8; "評論賴清德" 排名Yahoo 第1, 2024-4-9, 2024-3-22, 2024-1-1, 2023-12-17, 2023-11-22, 2023-10-25, 2023-9-28, 2023-9-18, 2023-9-1, 2023-8-28, 2023-8-24, 2023-8-19



本網站群 "評論賴清德英文版排名美國Bing, Yahoo Taiwan 第1, 2025-8-30, 2025-8-14, 2025-8-8, 2025-8-3; No.2 on Bing, 2025-9-29

 

 

 

国評論   賴清德

XinHua,  China Daily 9-27: 台灣領袖在抗戰紀念活動上發表親日言論 ,呼應日本侵略者的觀點,  遭廣泛批評。 民進黨當局不願舉行官方慶祝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活動,《聯合報》稱賴清德使用「終戰」一詞與日本軍國主義立場相呼應,「荒謬至極」。 《中國時報》社論則認為,賴清德偏愛「終戰」一詞,是受揮之不去的後殖民主義情緒驅使,試圖將日本對台灣的殖民統治合法化。輿論稱賴清德親日立場,是更廣泛「台獨」議程的一部分。民調顯示,63%的受訪者不滿意賴清德兩岸事務的處理方式,比去年增加了20個百分點

Global Times, 2025-9-24:民進黨承諾未來四年將購買價值超過1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大規模進口美國農產品,必然擾亂台灣市場,壓低價格,影響銷量,侵蝕台灣農漁民的收入。「向美國磕頭」無休止的讓步迎合,會讓台灣淪為美國農產品的傾銷地,把台灣引向被美國徹底利用的必然結果

Global Times, 2025-9-24: 民進黨當局一邊聲稱願意對話,一邊大肆宣揚「台獨」,自相矛盾; 他們鼓吹的“平等對話”,是在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進行,完全天方夜譚。

 台灣    VS.   国  

英國BBC (2025-8-26): 尤其是賴清德當選後,中是否入侵的爭論迫切性更加飆升。北京指責賴清德政府故意激怒他們,尤其是在國防問題上。一種觀點認為,國防建設和賴清德的言論正在挑釁中,這可能導致戰爭。對大陸友好的名人、社群媒體影響者以及陸配 在台灣受到嚴密監控。 美國National Security Journal  (2025-8-26): 台灣政黨若更加強硬將引發攻擊賴清德領導的民進黨隱約地支持台獨。賴清德被視為害群之馬。中人認為他虛偽操縱史實支持獨立、支持購買更多美國軍火、台美聯合演訓,這些激怒了北京,習近平如今已得出結論,台灣問題將決定他的政治生涯成敗。 中国時刻準備著對台灣發動攻擊。
澳洲SKY News  (2025-8-27): 賴清德可能需要考慮對兩岸關係採取更靈活的立場。 有跡象表明,台灣年輕人對中國大陸文化和app程式的接受度越來越高。 澳洲SKY News  (2025-8-27):  台海關係持續低迷,官方溝通中斷,針對中假訊息和所謂滲透的措施不斷加強,例如檢查官員和軍人是否持有中國身分證件。中軍機和艦艇持續大量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和海域。
美國 The 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安全專家說,中軍方現正在公開談論封鎖。 「他們在懲罰賴清德和民進黨,」分析人士認為,中現在有能力隨時隔離台灣,這項決定成為一種成本和收益的計算 美國National security Journal, 2025-8-18:北京沒有正式稱賴清德為 總統,而是稱「省領導」(“provincial leader.”)
美國Foreign Policy, 2025-8-21:民進黨大罷免的嘗試失敗,進一步顯示與(親中)藍白無法合作。
日本《讀賣新聞》社論指大罷免的目的在排除在野黨,缺乏正當性;《產經新聞》憂心賴清德變成「陳水扁第二」,也對「雜質說」提出批評 (udn.com/news/story/7338/8938133?from=udn-catehotnews_ch2  UDN, 2025-8-14)  

 

 

賴清德準備派孩子上戰場  ——     台灣國防改革
賴清德   反對黨
  The Diplomat (2025-9-6): 賴清德總統被迫玩一場危險的“表面遊戲”,這種遊戲短期內或許有效。美國已明確表示,威懾力也取決於台灣的準備,台灣不能被動或含糊;  但國防改革的核心軍事機構猶豫不決,幾十年來,台灣社會已經習慣了危機的懸而未決,難以接受動員的局面。如果賴清德過於公開地推動改革和動員,可能引發民眾焦慮、經濟混亂、危及國內的政治穩定和進一步的政治腐敗。 thediplomat.com/2025/09/president-lai-ching-tes-catch-22/    by scholar Mor Sobol   美國WAR ON THE ROCKS (2025-9-5) : 台灣反對黨抨擊賴清德領導的民進黨嘗試國防改革。2024年,教育部發布備受爭議的“青少年服役同意書”,似乎預備動員高中生參與民防活動,引發家長恐慌。反對黨成員譴責賴清德準備派孩子上戰場送死。反對黨立委也批評漢光演習——其中有大量民防內容——認為政府試圖製造國家即將滅亡的恐懼。他們也提議修改《民防法》和《國家總動員法》,禁止平民支持防禦性軍事行動。warontherocks.com/2025/09/taiwans-will-to-fight-isnt-the-problem/
 美國Washington Post (2024-8-4) :年輕人並沒有響應備戰號召,一旦戰爭爆發, 預備役軍人須即動員起來,台灣顯然還沒有做好準備。 美國National Interest  (2024-7-15)   : 政府很難動員民眾以及分配資源於國防;  大多數台灣人民並沒有承諾保衛領土,而是非常希望依靠外力特別是美國 聯合報  (10-6-2020):  不管是20到29歲剛當過兵的,還是18到19歲即將當兵的,仍然不願被動員或被徵召

戰爭  VS.   和平   ☉☉☉  挑釁   VS.    偏安

賴清德?

習近平?

  美國CNN, 英國Reuters  (2025-9-3) : 台灣總統賴清德尖銳批評北京閱兵,稱台灣不會用槍桿子來紀念和平。 賴清德敦促民眾不要參加閱兵典禮,並警告參加可能強化北京的領土主張。   美國New York Times (2025-9-2): 習近平舉行閱兵式,表示中国不會再受霸凌 並且能夠抵禦西方的壓力。
  美國NPR  (2025-9-2):   台灣總統賴總統利用二戰紀念日反擊北京。   哈佛大學教授說,賴總統將第二次世界大戰重新定義為民主與威權主義的鬥爭  (Taiwan's President Lai reframes World War II as a battle of democracy versus authoritarianism.)  表明二戰的真正教訓是民主與專制的較量。   英國Reuters  (2025-9-3) :    習近平在天安門廣場演說:「今天,人類面臨和平與戰爭、對話與對抗、共贏與零和的抉擇。」習近平告訴來賓,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人類絕不能回到「叢林法則」。
  歐洲Anadolu Agency  (2025-9-2): 在中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之際,台灣領導人賴清德尋求加強國防建設;賴清德表示,和平源於「抵抗決心和自衛力量」。賴清德稱,台灣當前的安全局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峻」。   美國WAR ON THE ROCKS (2025-9-5) : 國民黨指責總統賴清德為個人政治利益挑起戰爭。
  美國Stimson Center  (2025-9-3) : 台灣總統賴清德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實力,不僅是軍隊,還有整個社會在國防上的韌性,以確保台灣的安全,並展示力量以實現和平。   美國War on the Rocks  (2025-9-5) : 台灣民防(Civil defense)最終有利於美國的利益。台灣社會的凝聚力和組織性越強,就越能有效地調動和補給灘頭陣地的部隊——使入侵的中軍隊傷亡慘重甚至被擊敗。台灣儲存的食物、水和能源越多,台灣人在封鎖中生存的時間就越長。台灣堅持的時間越長,華盛頓等國的決策空間就越大。


 

台灣人民對中国威脅漠不關心?

  美國Associated Press (2025-9-3) : 在台灣,關於中国大規模閱兵式表演的意義爭論不休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高級分析師表示:"台灣人民對中国軍事實力的展示缺乏反應,既反映了北京對台恐嚇行動的局限,也反映了台灣民眾長期對中国持續軍事威脅變得麻木的擔憂"。賴清德演講表示,台灣海峽的「安全環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峻」。   美國WAR ON THE ROCKS 9-5 北京已抹去兩國之間非正式的海上邊界。然而,許多美國人對台灣人民似乎對中国威脅漠不關心、聽之任之感到困惑。

英國Reuters (2025-9-3) : the Atlantic Council's Global China Hub. 專家說 “台灣社會對這些中国閱兵及演習日益麻木,這對整個國防體系的戰備能力來說並非利多"


北京閱兵式    收復台灣

  美國New York Times (2025-9-2): 習近平向台灣及其國際支持者發出了一個含蓄的訊號,即任何走向正式獨立的舉動都將帶來危險。   美國Radio Free Europe  (2025-9-2):   分析家稱,習近平正利用這次閱兵重塑中國在二戰中的角色,強化對台灣的主權主張。並彰顯其能夠與美國抗衡的全球領導者地位。
  英國Reuters  (2025-9-3) :  the Atlantic Council's Global China Hub 專家說: "台灣將密切關注習近平如何描繪台灣局勢的緊迫性,以及中国重新崛起的軍隊將在收復台灣的行動中扮演什麼角色(如果有的話)。”


 

 賴清德    ──  沒有南海政策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2025-9-16 :  賴清德沒有就南海問題發表明確的聲明或策略。在討論台灣與中的領土主權時,一個明顯的遺漏與經常忽略是太平島和東沙群島。賴清德保衛中華民國應該包括邊緣長期存在的前哨基地,他也應該提到蘭嶼和綠島,人們不禁要問:賴清德是否認為太平島和東沙群島還是國家的一部分?鑑於當前的事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南海島嶼不斷擴大的壓力和脅迫, 賴清德或許應該制定自己的政策

 

台灣人民   身分認同

  美國National Public Radio  (2025-9-2):  國民黨自豪擊敗日本帝國的角色。這是身分認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美國NPR (2025-9-2): 執政民進黨——正忽視這項身分認同。賴清德歷來主張建立一個更台灣化的身分認同,而非中國人的認同( historically advocated for a more Taiwanese, as opposed to a Chinese, identity)。哈佛大學教授說「民進黨提出的願景歷史與大陸並無真正的聯繫」

 

賴清德   民調新低

澳洲SKY News  (2025-8-27):    賴清德試圖向人民保證,20%並非美國的最終稅率,暗示可能還會降低,但人們擔憂台灣究竟 還要提供美國什麼。民眾對台灣政府立場的熱情日益消退,擔憂日益加深。 澳洲SKY News  (2025-8-27): 民進黨反擊依賴美國的批評為「疑美論」和中的假訊息; 這既不準確,也侮辱了台灣民眾。賴清德支持率急劇下降至新低。
美國Bloomberg (2025-8-12): 台灣總統賴清德支持率跌至任期最低28%,凸顯了他的一系列政治挫折。選民對賴清德的反華言論感到厭倦,轉而希望將重點放在經濟和民生 ,52% 對賴清德處理關稅不滿意。  反對黨和一些業界也批評 20% 的關稅高於日本和韓國等競爭對手 Taipei Times (2025-8-27):  普遍的共識是,賴清德民進黨已飽受摧殘,亟待反思調整方向,才能避免選舉失敗。
美國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2025-8-7):賴清德的支持率跌至約35%的歷史最低點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 賴清德、高層領導人舉行系列高層會談

美國AP, The Hill (2025-8-29): Roger Wicker主席說:“繁榮的民主從來都不是完全有保障的(“A thriving democracy is never fully assured …")……我們來是為了談談我們為增進世界和平所做的工作”(we're here to talk to our friends and allies in Taiwan about what we're doing to enhance worldwide peace.) 目前中與俄羅斯、北韓和伊朗並肩作戰。會晤賴清德後Fischer議員說當今世界比二戰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加危險。無論是在華盛頓還是在台北,都應明智地投入加強威懾,並確保防禦體系能夠應對 美國CBS (2025-8-29): 自從川普重返白宮以來,台北對美台關係的強度以及華盛頓保衛台灣的意願日益感到不安。據報導,在北京方面反對後,川普政府拒絕了賴清德在紐約過境的計劃,台灣也難以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這令依賴出口的台灣製造商感到擔憂。   會晤之前,賴清德表示,他希望台美進一步“加強合作”,並堅稱兩岸“互不棣屬”。Fischer議員表示,美國參議院理解“台灣面臨挑戰的嚴重性”。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稱台灣為“自由國家”,他堅信美國和台灣仍然是“最好的朋友”,像台灣這樣的自由國家絕對有權保持自由和維護自決權   Wicker主席在與賴清德會談後表示:“我們... 加強軍事合作,加強與國防工業基地的合作,並充分利用資金"

 
英國Reuters (2025-8-29): 正值北京舉行紀念二戰結​​束 80 週年大規模閱兵式前幾天,而且正值美國國會部分議員——包括川普的同僚——表示擔心川普在與中進行貿易談判時淡化了安全問題 之時,美國有力(Powerful)參議員訪台商談安全問題在總統府與總統賴清德會面時Wicker主席表示,此行旨在更好地了解台灣的需求和關切。賴清德重申了他願意與中對話——但北京一再拒絕——他表示,台灣的未來只能由台灣人民決定。賴清德說,台灣希望加強與美國的安全合作,包括在武器設計和製造方面 日本NHK (2025-8-30): 一位頗具影響力的美國參議員訪問台Roger Wicker主席: 此行旨在傳達「強烈的友誼和共同相互防禦的信息( mutual defense)

SCMP (2025-8-29): 上個月白宮告知傾向台獨的賴清德,他不能在紐約停留——這可能為習川會晤掃清了一個重大障礙,再加上川普敦促台北增加國防開支,導致人們對美國的承諾產生越來越多的質疑。北京稱美國參議員團訪台將助長「分裂勢力」氣焰,與賴清德的會晤,是「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破壞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向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一直是加强两岸防務關係和擴大武器銷售的關鍵推動者。在與參議員的會晤中,賴清德誓言深化與美國的國防合作,以對抗北京,並將台灣的軍費預算提高到2030年GDP5%

 

 

美國施壓台灣   增加國防開支  對抗中 国

日本Japan Times, 2025-8-24: 第二輪罷免結束,台灣選民拒絕罷免國民黨立委,賴清德主張3+%國防預算 的前景因此不明朗
◆ 英國Financial Times, 2025-8-22:美國施壓台灣對抗,台灣國防開支增加23% ◆ 美國Bloomberg, 2025-8-21:台灣提議明年增加國防開支,意在安撫川普。賴清德稱“國防開支將超過GDP的3.3%”,但最終金額可能不同,因為預算須提交反對黨佔微弱多數的立法院
◆ 英國Reuters, 2025-8-22:賴清德表示希望國防開支在2030年前達到GDP的5% ◆ 英國Reuters, 2025-8-21:美國施壓台灣大幅增加2026年國防預算

 

間諜  

  美國TIME, 2025-10-23: 總統工作人員告訴《時代》雜誌:我們一直在進行的主要項目之一是嘗試改進我們的安全審查系統和間諜活動。因為它存在著許多漏洞和問題; 儘管間諜案件主要集中在政界人士和軍方人員身上,但針對台灣平民的間諜活動也不斷升級。
澳洲SKY News  (2025-8-27):  台灣針對中假訊息和所謂滲透的措施不斷加強,例如檢查台灣官員和軍人是否持有中身分證件。 Inkstick, 2025-8-21:台灣高級情報官員估計,中在島上有“5,000 名間諜”,已融入所有關鍵政府和軍事機構,最近的案例包括滲透賴清德總統的安全人員。
Foreign Policy, 2025-8-21:台灣日益緊張的內部政治局勢使其面臨更大的風險。總統賴清德表示要清除台灣的“雜質”,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將賴清德的行為比作納粹德國。 Pacific Forum,  Asia Times, 2025-8-18:鑑於中間諜案件激增,總統賴清德宣布恢復自2013年以來暫停的軍事法院系統及其法官。當時,涉及間諜的案件全部移交給高等法院 賴清德沒有下令但本應下令的一項是,某些類別的間諜罰款應該以監禁取而代之,無論被定罪的間諜必須服刑多久。

 

 

美國對台徵收高關稅    像榨檸檬一樣

Bloomberg (2025-7-31): 川普喜歡贏家──但台灣領導人賴清德的問題在於,他看起來已經走投無路。如今的處境令人唏噓,懲罰性關稅的威脅也揮之不去。賴清德正應對大罷免慘痛的後果
New York Times (2025-8-1) : 台灣並未達成像日本和韓國那樣的貿易協議,更大的威脅仍然迫在眉睫,川普正在考慮對台灣主要出口產品晶片徵收更多關稅 。川普先前表示,台灣在半導體製造領域獲得了不公平的主導地位,並指責台灣在安全方面投入太少
Politico (2025-7-31): 「美國貿易談判人員正在像榨檸檬一樣榨取台灣」,“美國想要獲得進入台灣市場的一切權利"賴清德陷入了政治上的雙重危險──接受苛刻的貿易條款,冒著遭到關鍵選民反對的風險;還是冒著疏遠川普的風險,台灣最早在2027年就可能面臨入侵的風險
BBC (2025-8-1): 賴清德表示,目前的稅率20%是“暫時的”,因為談判仍在進行中,半導體、電子產品以及資訊與通訊科技產品的具體稅率仍有待商定
Bloomberg(2025-7-30): 賴清德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中美貿易談判,以及川普政府是否會向北京讓步,從而危及台灣的利益; 將更多生產轉移到美國可能會產生更大的長期影響,削弱台灣的「矽盾」; 國民黨國際部主任表示,展望未來,賴清德可能無法指望美國的支持。在川普和習近平解決分歧之前,白宮不太可能制定堅定的台灣政策; 賴清德的支持率已降至 32%,為最低水平。近一半的人民認為台灣正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
  美國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5-7-28: 賴清德承諾今年將國防開支增至GDP的3%,並持續保持上升勢頭。然而,國民黨可能會阻止增加國防預算,從而嚴重損害美台關係。 賴清德幾乎肯定會很快面臨美國徵收的高額關稅,這將更加考驗他與其他黨派一致應對的能力

 

 川普拒絕賴清德過境     Fox News : 川普冷落台灣總統

New York Times (2025-8-1) :川普阻止賴清德取消了訪美的計劃。台灣領導人通常利用過境來展示其與美國的關係。
The Guardian (2025-7-30) : Hudson Institute 高級研究員稱《台灣關係法》允許此類停留,不同意則為“不正常”,川普顯得「遷就中国的紅線」
AFP(2025-7-30) :台北外交部堅稱 賴清德「近期」沒有出國計畫,但台灣在南美洲唯一的邦交國巴拉圭在7月中旬表示,賴清德將在30天內訪問該國。裴洛西在Facebook上寫道:希望川普拒絕賴清德在紐約停留並不意味美國對台政策發生了危險的變化
Responsible Statecraft (2025-7-31):川普阻止台灣總統過境美國是正確的 。中国一直反對台美高調的政治互動,認為這是台灣宣傳「獨立」和華盛頓默許「獨立」的工具 ,北京可能會利用訪美作藉口,加劇武力威脅,使台灣狀態更加脆弱
New York Times (2025-7-30) : 大罷免失敗令賴清德遭遇嚴重挫折。美國若允許賴清德過境必將激怒中国,台灣總統府表示,有關美國阻撓過境的報導「不準確」且「純屬猜測」
Al Jazeera(2025-7-31): 川普對台灣興趣降溫,台灣社會仍然瀰漫著「疑美論」
  英國 Telegraph, 2025-7-29: 川普阻止賴清德紐約中途停留,台灣總統取消了南美洲之行;  Bonnie Glaser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此舉表明川普希望美中談判以及川習峰會正在計劃之際避免激怒北京 
  美國 Bloomberg, 2025-7-28: 川普對賴清德訪美的猶豫讓美台一些官員感到不安,他們擔心川普可能會對中国做出太多讓步,「至少有一些政府官員將我們與台灣的夥伴關係擺到北京的談判桌上」

 

 

 

台灣 大罷免失敗、總統賴清德受挫
的原因

  美國New York Times 2025-7-26:   政治學家Lev Nachman表示,賴清德需要反思自己和民進黨的形象,他沒有贏得溫和派選民的支持。
  美國 Bloomberg, 2025-7-26 : 更多台灣民眾仍然支持維持台灣政治的現有權力平衡,國民黨主席說:你不能 因為輸掉選舉,就發動大罷免。你不能以破壞民主為代價來謀求一黨專政。”the Crisis Group高級分析師表示,民進黨不能只專注於選民對中国的恐懼。東海大學教授說:民進黨不能在每次選舉中都依賴反華言論,因為選民可能更關心經濟和民生問題。
  美國 Bloomberg, 2025-7-28: 罷免 核心主題──保護台灣免受中共侵害──未能引起大多數選民的共鳴,他說,選民更關心民生和經濟問題。選民對執政近十年的民進黨感到厭倦。
  美國 CNN, 2025-7-27 : 國民黨主席表示,台灣人民選擇了穩定、選擇了能夠辦事的政府,而不是激烈的政治內鬥。
  美國 Forbes, 2025-7-27: 罷免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台灣人民希望維持繁榮的民主和制衡,以確保維持不被一言堂統治的民主,政治大學教授認為,看到民進黨完全控制行政院並有能力影響憲法法院,將開創一個危險的先例。
  英國 Independent, 2025-7-26: 總統賴清德更加傾向於建立一個獨立的台灣未來,而反對黨則普遍被視為傾向於與北京保持密切關係。賴清德領導的政府一直強調「台灣身分」的獨特性,並將其與中國大陸區分開來。然而,許多台灣民眾擔心,這種做法可能會繼續使台灣面臨來自北京的威脅 。
  美國 CNN, 2025-7-24 :罷團指責國民黨暗中與北京“勾結”,但幾乎沒有確鑿證據。國民黨譴責罷免是對 民主規則的濫用、企圖奪權、完全違憲,民主國家制衡至關重要。
  美國New York Times 2025-7-25:  專家表示,罷免行動遭到廣泛反對可能暗示,在地方選舉和總統選舉前,賴清德的民 進黨支持率不高。調查顯示,相當多的台灣人不贊成大規模罷免。反對者認為,這場運動是對程序的濫用,而程序本應謹慎使用。「這場罷免是一場由仇恨驅動的鬥爭」,被針對的立委們正被「徹底妖魔化」。
  美國 Washington Examiner , 2025-7-26: 批評賴清德及其政黨利用罷免作為驅逐民選反對派的粗暴手段國民黨主席聲稱這場歷史性投票是「賴清德一手策劃的政治鬧劇」( "political farce orchestrated by [President] Lai.")。
  土耳其Anadolu Agency 2025-7-25: 賴清德執政第一年「凸顯了台灣國內治理和經濟穩定方面的重大弱點」。“競選承諾與政治現實之間的差距日益明顯,削弱了他在國內外的地位。”高雄國立大學的受訪者指出,賴清德執政一年「反映了台灣人民對中日益增加的壓力的不滿和不安」。
  美國WSWS.org, 2025-7-21:賴清德決心破壞和壓制反對聲音。
  英國 BBC, 2025-7-25: 賴清德下令官員協助罷團“保衛國家”。這加劇了反對派的指責──民進黨秘密策劃了“大罷免”和“青鳥運動”,可能從中獲取最大的政治利益。反罷免聚會的大螢幕上播放希特勒模樣的賴清德,並配上“綠色恐怖”的口號。
  美國AP, CNN 2025-7-26: 國民黨指責執政黨採取政治報復,稱罷免行動正在破壞和挑戰台灣的民主制度。
  英國 Reuters, 2025-7-26: 國民黨主席朱呼籲 賴清德道歉並反省施政。賴清德不應該追求一黨獨大專政。
  英國 BBC, 2025-7-25:中国指責賴清德“打著民主的旗號搞獨裁”,並“不擇手段打壓反對派”
  英國 The Guardian, 2025-7-23: 賴清德在“團結國家”講話中,似乎將反對派稱為需要“驅逐”的“雜質”,招致了批評。Lev Nachman表示。 “反民進黨和親北京之間是有區別的,但從罷免者的角度來看,它們已經成為同義詞。”國民黨高官:他們濫用民主程序來「壓制反對派的聲音」 。反罷者說 「這些人是民選的,你們卻浪費資源試圖把他們趕下台」, “我們需要保持國家平穩運轉,而不是不斷浪費金錢。”
  台灣聯合報 2025-7-27:  最關鍵的因素,是眾多沉默選民蜂擁而出  台灣聯合報 2025-7-28:  抗中保台」或「反共護台」招牌失效,「救民生」對上「反共」論述,結果救民生論述勝出
  台灣中時 2025-7-27:  民進黨對內濫行獵巫,凡有意見不同者就逕行抹紅、動員網軍圍攻整整一年......國民黨真誠向台灣社會說明自己的主張、價值與立場,...反對司法手段操縱政治的多數民意的載體chinatimes.com/opinion/20250726003402-262101?chdtv
  Semafor 2025-7-28: the Taipei Times 報導,一刀切的反華言論 (one-size-fits-all, anti-China messaging) 正在失去選民的支持
  中国 XinHua, Global Times 2025-7-27: 民進黨一再挑起政治紛爭,不擇手段壓制政治異見,製造“綠色恐怖”,加深社會分裂,充分暴露其“假民主、真威權”的虛偽本質。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5-7-25:  罷免與台灣總統的利害攸關 若成功可能會讓賴清德總統掌握更多權力加劇與北京的緊張關係將使賴清德更容易推進其議程,包括進一步將台灣經濟從中國大陸轉移也可以任命自己中意的法官進入台灣最高法院。

 

 

 Bloomberg, 2025-7-28: 一場壓倒性失敗(a landslide defeat)
的影響
賴清德成為「跛腳鴨」總統

  英國 Reuters, 2025-7-26: 選舉結果對賴清德領導的民進黨造成沉重打擊
  美國 Forbes, 2025-7-27: 無疑增強了國民黨和民眾黨的根基,使其在立法院的權力和影響力得以增強。關鍵目標是使藍白能夠推進更具建設性的兩岸關係敘事,制衡民進黨的權力基礎,並將這一勢頭維持到下屆總統大選。如果罷免策略手段繼續受挫,賴清德總統可能被視為「跛腳鴨」。現實情況是,民進黨需要重新定義與中國大陸的互動方式,不必是零和遊戲。
  美國 CNN, 2025-7-24: 罷免的結果將決定賴清德和他領導的民進黨能否實施鞏固美國支持的政策,還是會成為一個無能為力的「跛腳鴨」總統。
  美國 Bloomberg, 2025-7-28: 罷免失敗,可能會加深政治僵局,為中国提供了新的籌碼。 反對黨對總統的關鍵舉措(e.g., 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3%以上)擁有否決權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5-7-25: 中国可能會在未來幾週或幾個月內在台灣附近舉行大規模軍演來加大對賴清德的壓力,以表達對罷免、賴清德演講及其出國旅行的憤怒。
  美國 CNN, 2025-7-27 : Lev Nachman教授表示,“目前,賴清德除了嘗試其他有創意(creative) 的方式來吸引民眾之外,幾乎無能為力"
  美國AP News, CNN 2025-7-26:  最具權力和爭議的「立委」之一傅崐萁表示,罷免結果讓賴清德別無選擇,只能與反對黨會面(meet),「在這個混亂的世界中,找到一條讓台灣更穩定地前進的道路」。 賴清德的政府在預計於2028年舉行的選舉之前,可能會繼續面臨來自立法院內部的強大阻力。
  英國 The Guardian 2025-7-26:  the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高級分析師表示,罷免結果可能讓中国覺得和平統一仍然是可行方案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北京會降低對台灣施加的軍事和政治壓力。”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5-7-27 :大罷免一敗塗地,華府可能反應失望;北京方面的反應可能較為樂觀。而若朝野持續對立,最糟可能引發憲政危機

  美國 CNN, 2025-7-25: 這不是每個民主國家的故事,如果台灣的局勢繼續分裂下去,這絕對是一個值得擔憂的問題。
  澳洲 ABC News, 2025-7-27: 罷免運動造成了社會分裂,台灣的政治兩極化已經「極端化」。

  台灣聯合報 2025-7-27:  賴清德應該為「大失敗」負起責任的,他設計大罷免的「巧門」,以為可以一舉消滅反對黨;誰料,最後消滅的卻是賴政府的威望與尊嚴,也葬送了人民的信賴。

  中国 Global Times 2025-7-27: udn.com援引日本《產經新聞》( Japan's Sankei News)的報道,賴清德政府的凝聚力( cohesion)將下降,可能對2026年的地方選舉和2028年的總統大選造成打擊。
  台灣自由時報 2025-7-28藍白合的國會攻略主軸,將是嚴控預算、立法擴權...

 

 

  Bloomberg  2025-7-23:  賴清德在與美國的談判中步履維艱,既需要與 美國保持良好關係,又不能激怒包括農業部門在內的國內選民,  台灣日益依賴對美國市場,這加劇了降低關稅的必要性。去年,台灣對美國的 貿易順差約為650億美元,這肯定會激怒川普    Reuters , 2025-7-23:   中国官方媒體等將罷免描述為“獨裁”或“綠色恐怖”。《人民日報》稱,賴清德「肆意濫用罷免制度打壓反對黨,試圖建立『綠色獨裁』」。民進黨立法院秘書長指出,中與國民黨的論點相似    Financial Times, 2025-7-22: 國民黨將兩岸對峙歸咎於賴清德,並呼籲透過對話以及經濟交流和妥協來緩和緊張局勢。國民黨官員表示。 「看看他們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影響力。他們是一個全球大國。我們怎能不認同自豪,尤其我們在種族和文化上都是中國人?」  SCMP, 2025-7-19: 賴清德今年稍早進一步回應川普,承諾將國防開支提高到台灣國內生產毛額的3%以上。

 

賴清德的標誌性政策

台灣人民未響應

Washington Post (2025-7-18): 賴清德的標誌性政策之一是強調讓每個人都為中的進攻作好準備,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專家說 賴的目標是強化機構制度訓練民眾,賴清德也需要讓美國相信他正在取得進展。美國防部副部長表示,台灣的國防預算應佔GDP10%  ──   相當於當前的四倍 ── 並警告盟友應盡職盡責。賴清德試圖表明正認真對待CIA警告  ──   習指示共軍2027年具備奪台能 力。賴清德警告需要面對台灣人「失敗主義」──相信了抵抗是徒勞的宣傳。 Washington Post (2025-7-18): 北京指責賴清德「毒害」了台灣人民的思想。
根據 Reuters, 2025-2-15, New York Times, 2025-5-22: 賴清德國防開支提高到 GDP 3% 顯然不讓川普與國防部滿意。美國Brookings (2025-2-12): 迄今為止,賴清德仍無法打破僵局,說服疲憊的台灣選民相信增加國防開支的必要性
美國Washington Post (2024-8-4)年輕人並沒有響應備戰號召,一旦戰爭爆發, 200萬預備役軍人須即動員起來,台灣顯然還沒有準備好

 

英國The Telegraph (2025-7-15): 澳洲總理表示不會參戰「假設性」的兩岸戰爭,川普總統也表達了同樣的立場,同時敦促台灣自力救濟,包括增加國防預算。賴清德今年決定擴大“漢光演習”規模的原因之一,是為了向美國求助( appeal) ,受訪者表示, 「賴清德很可能是向川普表現忠誠。他希望人們卑躬屈膝,而賴清德正在這樣做」 英國Independent (2025-7-18):  賴清德脫下合身的西裝,換上橄欖綠軍裝,視察兩棲登陸演習。如果戰事發生,軍裝可能是必要的。民進黨立法委員表示: 希望中知道,台灣有能力撐相當長一段時間,而且代價將是共軍無法承受的。 Associated press (2025-7-18): 拒絕與蕭美琴、賴清德對話,並將他們定位為"頑固的‘台獨’",威脅處以死刑 英國Financial Times,  澳洲Financial Review (2025-7-13): 美國正向日本和澳洲施壓就台灣戰爭作出承諾 令他們感到沮喪,  美國盟友代表們也「集體表示不滿與訝異」(“collective raising of eyebrows” )   「川普未承諾保衛台灣,因此堅持其他國家明確承諾是不現實的。」
 

賴清德 出

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年度漢光軍事演習

台灣演習&言論

 國際評論

  法國 AFP, 2025-7-17:  演習“並非有意挑釁”,賴清德表示,持續的威脅意味著“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充分準備”。   英國 Spectator (since 1828), 2025-7-19: 台灣很多人似乎對 演習漠不關心,滿不在乎,有些人抱怨干擾。就連政府資助的INDSR軍事研究人員也沒太當回事。 “我們(在防空洞裡)聊天,並沒有真正練習自保"

  法國 AFP, 2025-7-17: 台灣受訪者指台灣人“舒適地生活太久了”,有些人並沒有認真對待防空演習。

  美國 National Interest  2025-7-12: 賴清德表示,「這些M1A2T坦克不愧是地表上最強大的坦克」,據稱砲彈頭可穿透850毫米的裝甲。將部署在 14 個海灘的關鍵登陸區附近   美國 National Interest, 2025-7-12: 然而,問題在於, 這 108 輛坦克是應對可能數百輛甚至數千輛坦克的正確武器?
 
美國Defense News, 2024-12-20:坦克投資的回報正在遞減,預算應該用於小型無人機和徘徊彈藥( loitering munitions)、標槍反坦克飛彈、刺針防空飛彈或輕型裝甲車。
◆ 美國 Stanford Review, 2025-2-24: 士兵經常缺乏急需的零件和武器政府卻大肆採購了戰鬥機、坦克和攻擊直升機等華麗物件,在戰爭幾個小時內就會變成了一堆扭曲的鋼鐵。
 美國The War Zone, 2024-12-17:台灣戰爭預計將大量使用空中和海上平台以及導彈。又大又重的M1A2 Abrams坦克不是最適合城市戰,潛在大部分戰鬥將在狹窄、受限制的城市地區展開...
  日本  NHK, 2025-7-10: 台灣總統賴清德觀摩了這次演習,強調他相信這次演習將有助於台灣更好地實現其戰略目標
  美國  Wall Street Journal , 2025-7-11:四十多年來,每年漢光演習都擊退兩棲攻擊,台灣宣布勝利。 今年演習共軍成功登陸,迫使台軍在複雜的城市阻擋其繼續進攻。
  美國 Associated Press  2025-7-10: 軍演旨在防範入侵以及“灰色地帶戰術”,那距離正式開戰僅一步之遙。
  美國  Wall Street Journal , 2025-7-11: 「在海上和空中真正阻止共軍的機會越來越小……甚至無法保證能夠在海岸線上阻止他們」
  中国 Global Times, 2025-7-9: 今年漢光演習有一些細微的變化,例如從沿海作戰轉向縱深防禦和持久戰這意味著承認台軍無法阻止解放軍登陸...演習的場景設定顯示台軍試圖拖延戰鬥,等待外援。但海上運輸通道衝突時將被解放軍切斷。
  美國 New York SUN, 2025-7-10: 當台軍專注於部署坦克和火箭擊退兩棲入侵時,北京正悄悄採取不同的策略   ──   結合外交壓力、網路攻擊關鍵基礎設施、戰略性軍 演,北京可以擾亂台灣的電網,隨著電力中斷和經濟衰退,迫使台灣投降。
  美國 National Interest  2025-7-12: 台灣史無前例的動員2.2萬名預備役軍人   美國  Wall Street Journal , 2025-7-11: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副教授Ian Easton表示,台灣的常備軍不足以打一場大規模戰爭,因此動員預備役軍人至關重要

  美國 CNN, 2025-6-22台灣數百萬後備義務軍隊只是「紙面上」存在,短服役期間和極少的訓練使他們「對現代戰爭準備不足」
  歐洲politico.eu (2024-12-23): 名義上台灣有250萬後備役部隊,但沒有足夠的軍械裝備,而且缺乏訓練。
  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 , 2022-11-23: 台灣國防一貫的軟弱無能 按照芬蘭比例,台灣應有約 200 萬後備軍人備戰

  英國 The Telegraph, 2025-7-9:中国有14億人口,擁有超過200萬現役軍人和120萬名預備役軍人 (另有龐大武警GT:適合服兵役人口達6.16億)

  美國  Wall Street Journal , 2025-7-11:賴清德巡迴演講用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幻燈片來闡述立場:台灣是一個國家,始終與中國分離。   美國  Wall Street Journal , 2025-7-11: 北京當局經常貶低賴清德。中軍方指責他“歪曲歷史,歪曲事實”,為一己私利加劇 台灣民眾對中的恐懼。
  美國 Military, 2025-7-10:  賴清德表示,今年演習是基於「大規模實戰演習」“當我們的軍隊實力更強時,國家、社會和人民就會更安全。"   英國 Reuters, 2025-7-9, The Telegraph, 2025-7-9 : 中国批台灣的漢光軍演“不過是虛張聲勢、自欺欺人的伎倆”。
  美國 Military, 2025-7-10:北京以不尋常的方式嘲笑這場軍事演習是一場鬧劇,稱不會影響其統一決心
  美國 Newsweek, 2025-7-10: 中国批民進黨政府試圖「把台灣人民綁在『台獨』的火戰車上」,這將是一條通往毀滅的“死路”,“無法阻擋祖國統一大業的歷史潮流”

 

  美國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2025-7-11: 川普一邊稱讚台積電的投資,一邊又對台加徵高關稅,這無疑是對台灣的又一次打擊。Brookings: 到2025年4月,認為美國值得信賴的台灣民眾比例下降了9個百分點(降至24%) ,許多台灣人希望賴清德抵制美國的要求,捍衛台灣的利益,但賴清德不願激怒反覆無常的美國領導。如果賴清德未能抵制,可能會削弱他的政治支持    美國 Newsweek, 2025-7-10: 賴清德就職以來,中進一步加強了對台壓力   BBC, 2025-7-9:賴清德與前任 蔡英文相比,對中國大陸採取了更強硬的立場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5-7-7:賴清德呼籲半導體公司停止與大陸貿易 往來但大陸仍然是台灣出口產品的最大買家,尤其是半導體。兩岸經濟的緊密聯繫在台灣被視為對中侵略的威懾,也是中對台灣施加影響力的一種方式。這是雙向的   The Jamestown Foundation, 2025-7-7:台灣大罷免旨在推翻2024年選舉 的結果  ──  反對黨在立法 院中的多數席位,這在民主歷史上尚屬首次。 這在民主歷史上尚屬首次。 罷免運動嚴重依賴「抹紅」國民黨,但沒有證據顯示直接聽命於中共。國民黨指控民進黨「比共產黨更共產黨」。但沒有證據顯示直接聽命於中共。國民黨指控民進黨「比共產黨更共產黨」。選民可能重複他們在2024年大選中傳遞的訊息  ──  在民進黨八年掌控行政和立法之後,應接受反對黨的監督。jamestown.org/program/taiwans-great-recall-a-historic-bid-to-overturn-the-oppositions-legislative-majority/  ekathimerini , 2025-7-3: 賴清德言論旨在煽動情緒,將主張對北京更溫和政策的國民黨描繪成與台灣最佳利益背道而馳的「第五縱隊」加劇兩岸緊張局勢,對岸肯定正在製定大規模軍演,類似裴佩洛西訪台的實彈演習。雙方處於一種不穩定的平衡狀態。危險在於“控制”可能很快演變成“失控”,陷入不信任、誤判或純粹的厄運的迷霧之中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5-6-30:賴清德「團結國家十講」,可能適得其反,加深國內的政治分裂,並可能激起北京的憤怒回應,利用賴清德的講話作為加大對台軍事壓力的藉口。「賴清德正盡可能地激起基本盤支持群眾,以確保大罷免成功」,台大政治學家Lev Nachman說,目前「賴清德唯一的武器是他的麥克風」。中共《環球時報》稱,賴清德將台灣 2,300 萬人民視為「台獨砲灰」nytimes.com/2025/06/30/world/asia/taiwan-china-identity.html

 

Japan's mainichi (日本 每日新聞), 2025-6-25: 民進黨和國民黨兩黨制已成定局。兩黨在對華立場上有很大差異,黨內與政黨 間的鬥爭和醜聞不斷。民進黨內部派系鬥爭由來已久,總統賴清德與前總統蔡英文分屬不同派系,關係錯綜複雜。總統賴清德的支持率持續下滑   Financial Times, 2025-6-20: 大罷免可能使賴清德的民進黨重新控制立法院。民進黨描繪大罷免成政客從內部破壞安全的鬥爭,國民黨將台海緊張局勢歸咎於賴清德,同時主張與北京進行談判,罷免投票結果無法預測

 

賴清德發表「團結國家十講」

英國Financial Times (2025-6-22):台灣總統發起的「團結國家」運動,旨在黨派鬥爭中獲勝。民進黨高官表示,賴清德是為了爭取民眾,民進黨正努力7月26日罷免國民黨立委,以奪回立法院控制權。

Global Times (2025-7-27): 賴清德「團結國家十講」淪為眾矢之的,半途而廢(failed halfway)

 英國Reuters (2025-6-26): 賴清德表示,台灣“當然是一個國家”,中沒有法律或歷史權利提出主權要求。 New York Times (2025-6-26): 北京嚴厲譴責賴清德演講宣稱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習近平指責賴清德政府是在挑起「對抗甚至衝突」。
英國Reuters, WION (2025-6-25): 堅稱雖然台灣實行民主治理,但台灣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沒有合法的國家地位

英國Reuters, Japan Times (2025-6-23): 指責賴清德“異端”"敵視""挑釁"。英國 Reuters (2025-6-26): 國防部被問及賴清德講話時表示,解放軍「對『台獨』分裂活動零容忍」

 批評賴清德在講話中偷換概念,抹殺二戰勝利成果,拋開《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法律文件,挑戰扭曲聯大第2758號決議,鼓吹」互不隸屬」,完全違背國際法
 中時 (2025-6-25): 為何賴總統先前提出「兩岸併購論」,喊話對岸「提條件」?

 英國Financial Times (2025-6-22):賴清德說殖民台灣50年的日本在1945年簽約放棄了台灣,但主權並未正式移交給其他國家。

 

 英國Financial Times (2025-6-22):賴清德強調台灣島的原住民是南島人,而不是中國人,而且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台灣都不受中國政府的控制 。

 批評賴清德無視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付出巨大犧牲打敗外族侵略、讓台灣回歸祖國的歷史事實 大量的考古發現和史書文獻記載證明中國人民最早開發和建設合灣。宋元以後,中國歷代中央政府開始在台灣設治,實施行政管轄。清朝政府1885年設台灣為行省,是當時中國第20個行省。1895年4月,日本強迫清朝政府簽訂不平等的《馬關條約》,霸佔了台灣。1943年中美英三國發表的《開羅宣言》,1945年中美英三國共同簽署、後來蘇聯參加的《波茨坦公告》,以及日本簽署的《日本投降條款》,都明確了台灣必須歸還中國。1945年10月 25日,中華民國政府收復台灣、澎湖,恢復對台灣行使主權。

 中国GT (2025-6-25): 賴清德拋出“每一個族群(ethnic group)可以建立 一個國家”的荒唐論調。按照賴清德的邏輯,全球數百甚至數千個人類起源(human origins )都各自成為國家。
 英國 Reuters (2025-6-26): 北京稱「賴清德當局不斷將台灣推向戰爭危​​險境地」。

 賴清德表示要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選舉、罷免,「打掉雜質」  立委表示,民主制度的精神從來不是不是將異議者視為可以「打掉」的雜質;在野黨是民主的重要一環。
 在野黨強烈批判不「團結」在民進黨的旗幟底下,就是必須被重新打造的「雜質」質疑賴總統再一次流露出剷除異己、反民主的法西斯心態。
 賴清德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過台灣一天」,也從未擁有台灣。  賴清德忽略的史實是,「中華民國曾統治大陸三十八年」
 賴清德多少前輩,黨外或創黨以後的前輩,遭到迫害從來沒有要求血債血還、以暴制暴,是用愛和非暴力推動民主制度  賴清德故意迴避近年的政治迫害刑事犯罪促轉會主委(dpp.org.tw/media/contents/9099) : 當權者對人權的迫害、侵奪,是隨時隨地的

 華視,  2021-10-31 "誰是加害者": 受難者後人盼究責加害者

 

Reuters, US News 2025-6-19:  賴清德表示,即使中東緊張局勢加劇,中軍事活動也未見減弱 故下令國防安全部門加強監控和情報工作 FoxNews, 2025-6-12: 賴清德親自監督海警及部隊演習 口號是搜救和反恐, 更大原因是前線防禦和備戰; 賴清德表示,迫切需要升級紅外線監控系統等,以實現全天候海上監控 日本 NHK, 2025-6-8: 賴清德指責北京對台軍事施壓常態化,籲加強應對「灰色地帶」壓力的能力  The Guardian, 2025-6-1:Foreign Affairs 》指出,「華盛頓不應該明確保衛台灣的承諾,而應該…淡化防止台灣落入北京手中的重要性」。台灣成為一個脆弱的目標。賴清德的強硬路線遭到台北許多人的反對 Reuters, 2025-5-30: 台灣總統府表示“台灣的目標是加強軍事威懾力,同時繼續深化與美國的安全合作”。預計未來四年美國武器售台數量可能「輕鬆超過」川普第一任期。美國正向台灣反對黨施壓要求不要反對。川普政府不會反對賴清德今年過境美國領土 美國Bloomberg, 2025-5-30: 如果關稅維持不變,美國將對台灣產品徵32%稅,台灣總統賴清德試圖淡化緊張局勢,同時強調台美關係牢固 SCMP, 2025-6-1: 國民黨指責賴清德利用司法和調查權力恐嚇反對黨立委並對付國民黨地方組織; 舉措正在奏效 美國New York Post, 2025-5-29: 台灣陸委會副主委表示:如果兩岸戰爭,我們從國際社會獲得的援助無疑會比烏克蘭少得多。 “為了繼續掌權,習近平可能不得不對台灣動武”。很多專家或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和普丁可能已經達成了某種協議。中国正支持俄羅斯的戰爭  ◆ 美國Fox News, 2025-5-28:面對川普32%關稅的威脅,台灣承諾購買更多美國商品,賴清德表示:包括天然氣、石油等能源,以及農產品、工業品,甚至軍品台灣領導人感謝美國持續軍售 美國New York Times, 2025-5-22: 賴清德總統表示,台灣增加的軍費中很大一部分將用於購買美國武器——這可能會讓川普 高興,因為減少了貿易順差。當然,台灣也希望美國能夠加快交付武器

 

日前賴清德總統在專訪中形容:
「中國是比較大的公司,台灣是比較小的公司,如果說你(中國)要併我的公司,你要提條件啊!不是台灣來提條件,讓你說要或不要...」

中共XinHua, China Daily, CGTN, 2025-5-28 實現祖國統一是全體中國同胞的共同心願,是中華民族(the Chinese nation)的正義事業。大陸方面重申,大陸方面堅定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我們願意與台灣各黨派、團體、各界人士就兩岸關係和祖國統一大業廣泛交換意見、深入協商( in-depth consultations with all political parties, groups and people from various sectors)。  

 

台灣正走向錯誤的方向...可能會削弱人民自由

美國Bloomberg, 2025-5-20 近半數的受訪者認為台灣正走向錯誤的方向,賴清德的支持率已下滑至32%,為一年來最低水準; 賴清德引發了人權組織和學者的擔憂,台灣可能會削弱人民自由。 其強硬立場也存在風險, 北京可能加大壓力, 人們質疑美國是否會在危機中全力支持台灣。KMT: 可能收緊言論自由造成了寒蟬效應——不僅在政治,甚至學術界、知識界和文化界,其為一種自我審查的形式。  
法國AFP, Eurasian Time, 2025-5-19 賴清德誓言抗 中,卻面臨當前的政治混亂,分心了立法議員,削弱了民眾信心,──Brookings專家Ryan Hass:“台灣四分五裂,無法解決自身的長期需求和弱點” Bonnie Glaser:當前的政治氣氛「有毒」。各方「花費大量時間思考如何削弱,並損害政治對手的聲譽和形象」。賴清德不支持率達上任以來最高水準。民調機構歸因於賴清德對美關稅的處理,以及針對反對黨史無前例的罷免。CFR David Sacks:華盛頓對台更不確定。專家: 民國二黨間持續的敵意正在削弱人民對政治的信心,強化了北京的說法──台灣人民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會過得更好。

eurasiantimes.com/its-advantage-china-as-taiwans-president-who-vowed-to-stand-up-to-beijing-faces-political-turmoil-at-home/

◆  美國 Brookings, 2025-5-12 台灣的政治體制陷入動盪。賴清德的支持率已經下降。大眾對台灣未來的情緒也是如此。如《經濟學人》最近報導,約30%的人表示預期台灣將被統一,比2020年多8%。

 

賴清德520就職周年講話

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 2025-5-23 賴清德演講,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對北京的態度趨於溫和。中国:「這種兩面手法並不新鮮,只會白費力氣,註定失敗」。
法國France24, 2025-5-20 台灣總統呼籲與 中國大陸實現和平與對話,但表示台灣必須做好戰爭準備。  
美國Washington Examiner, 2025-5-20 賴清德表達了希望與中國大陸和平相處的願望,但由於北京對和平談判採取了冷淡態度 對賴的演講反應不佳。 根據路透社,國台辦譴責演講是“兩面 手法”,“浪費精力且注定失敗”。
賴清德
的演講與稍早紀念二戰勝 利80週年的演講顯著不同。“台灣和歐洲共同面臨一個新的極權主義集團的威脅”,並警告反對“綏靖主義”
SCMP , 2025-5-21 專家指出,賴清德就職週年的演講中沒有提到“中國”,也沒有提到“新兩國論”或“境外敵對勢力”——這是明顯的語氣轉變。 他暗示,賴清德面臨華盛頓的壓力,表明情況岌岌可危。政治大學黃教授: 情況可能太嚴重了,甚至不能提兩岸問題
中国GT, 2025-5-20 只有停止以謀求「台獨」為目的的挑釁,兩岸關係才有改善的空間;只有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才能緩和緊張局勢;只有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才能為談判對話奠定基礎。  
賴清德聲稱願意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與大陸開展交流合作。國台辦:“這種欺騙注定失敗。”
台灣聯合報, 2025-5-20 賴清德總統昨發表就職周年談話,罕見未主動提及兩岸關係,只在回應媒體時表示 「侵略者才是和平的破壞者」,暗指中國大陸是侵略者


 
◆  英國BBC, 2025-5-19: 賴清德敦促民主國家發展「非紅色」供應鏈對抗中並非所有人相信這會有效。中国已繞過禁令,開發了具有競爭力的本土技術。這是一場全球科技和經濟霸權之戰,台灣的工廠是關鍵資產,其中大部分正轉移到美國 美國Foreign Affairs, 2025-5-15: 台海戰爭風險高且持續上升。賴清德的政治地位比前任蔡英文薄弱,這種弱點可能會讓賴更加大膽,他可能想加劇與中的對抗,以贏得民眾的支持。 如果北京懷疑美國對台承諾,可能採取更強制的行動。 英國Reuters, 2025-5-16: 總統賴清德在大陸可能於下週舉行軍演前集結軍隊表達支持和鼓勵
美國Brookings, 2025-5-12: 台灣的政治體制陷入動盪。賴清德的支持率已經下降。大眾對台灣未來的情緒也是如此。 如《經濟學人》最近報導只有約20%的人認為長遠看維持‘現狀’是可能的

 

 

udn: 賴清德,不得不重提「請習近平喝珍奶」

英國Reuters, 2025-5-13 川普: 他們同意開放中國,全面開放中國,... 我認為這對統一與和平來說也將是一件好事
新加坡Business Times, 2025-5-13 川普沒有直接提及台灣,但他使用的「統一」一詞──通常與北京收回台灣主權的目標相關──引發了台北的不安,以及人們對華盛頓在兩岸關係上的立場是否發生轉變的猜測
中共GT, 2025-5-14 大陸發言人回應川普「統一」言論 : 我們希望國際社會能更理解並支持中國人民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實現國家統一的正義事業。
中共China Daily, 2025-5-14 美國利用台灣作為棋子 日益明顯

 

日本Nikkei Asia Review, 2025-5-13: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給世界各國政府帶來了壓力; 賴清德呼籲以「非紅色」的供應鏈應對「不公平」的中国貿易 澳洲ABC News, 2025-5-10: 對於大罷免,朱立倫指責賴清德在台灣發動“文化大革命”,效法毛澤東時期的血腥清洗。賴清德則拒絕接受被稱為獨裁者。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59.3%的受訪者反對民進黨的罷免運動,33.8%支持。 英國Reuters, 2025-5-8: 賴清德紀念歐戰結束 80 週年之際表示,「歷史上許多時候,人們都想給侵略者一點讓步,以換取和平。」,但二戰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縱容侵略者擴張,只能激起他們的慾望;使之更有自信,也更渴望更多。 」台媒 批賴清德

 

賴清德  vs.  疑美論
聯合報:執政綠營經常口誅筆伐強勢打壓「疑美論」毫不留情...
聯合報, 5-3:民眾擔心遭「扣紅帽」是普遍現象udn.com/news/story/11091/8715116?from=udn_ch2cate6643sub11091_pulldownmenu_v2

Foreign Policy, 2025-5-1 川普應該管束賴清德。賴清德比前任進一步將台灣定位為主權獨立國家,這或許會提升國內的支持率,賴清德認為美國會支持他,但這個結論為時過早,並大大增加了爆發戰爭的風險──習近平可能奪取台灣的外島、封鎖、甚至入侵。川普應遏制台灣  。民調顯示,只有略多於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贊成為台灣而戰。賴清德必須清醒,不能想當然地認為美國會為了台灣參與第三次世界大戰
英國Economist, 2025-5-1 國防副部長Elbridge Colby 長期主張美國應該專注於遏制中,尤其是明確保證台灣安全。他 的語氣已經出現了變化──台灣不是「生死存亡」的問題,並表示保衛台灣的代價是無法接受的川普的善變使台灣顯得更加危險。有些人擔心,為了與中国達成重大協議,他可能在台灣地位上讓步。
英國Economist, 2025-5-1 川普可能選擇升高對抗,也可能為了避免核戰,放手台灣,甚至與中達成實質形同棄台的協議。若台灣不願自保,美方更難援助,台灣最終可能逐步落入中勢力範圍。
美國Brookings , 2025-4-25 從幾乎所有指標來看,美國都被視為不太可靠的合作夥伴,韓國和台灣都不太相信美國會在戰爭時提供幫助
日本《朝日新聞》 日本《朝日新聞》最近進行的一項民調,緊急情況下,美國真的會保護日本嗎 (In an emergency, would the US really protect Japan?)?相信美國會保護日本的日本人只有15%

 

TIME, 2025-4-26: 兩岸關係為何如此緊張? 無論賴清德的政治意圖為何──民進黨在立法院居較少數 席位,而且不能確定川普政府是否會支持他。近幾週來,他在台海問題上的立場愈發強硬。 英國Reuters, 2025-4-24: 台灣政府已開始與美國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並承諾數十億美元的採購,以減少日益增長的貿易順差。台灣總統賴清德表示,增加購買美國天然氣和石油是台灣與美國關稅談判的重點

 

台灣總統不認真改革   是不是自己該戴頂「紅帽子」?
 美國The Hill (2025-4-28): 獨自對抗中国
 ──  台灣既沒有做好準備,也沒有能力應對。

美國War on the Rocks (2025-4-16) 台軍還沒有準備好戰爭。 最大的問題是文化:任人唯親 、關係高於能力、忠誠高於一切。 高層應該積極鼓勵質疑與異議。長期以來,改革的最大阻力一直是最高層。賴清德應該精簡臃腫的將領和將官隊伍,並堅定要求軍方制定連貫的藍圖,以建立真正的、非對稱的、全社會參與的防禦體系。以及加強文官對軍隊控制的制度warontherocks.com/2025/04/taiwans-biggest-problem-in-steeling-itself-for-war-with-china-is-cultural/
美國The Diplomat (2025-4-29) 台灣沒有較認真地對待國防改革,而是以不太可信的「反提議」來回應大幅增加國防開支的呼籲,意圖逐步增加國防開支。美國軍隊頭重腳輕, 台灣更嚴重,將軍的比例是美國的 2.5 倍
美國The Diplomat (2025-4-22) 目前台灣參軍人數處於歷史最低水平, 民眾對軍訓的熱情低迷,一般人民對民防興趣缺缺。許多年輕人積極尋求延役或逃避徵兵。   台灣國防機構存在系統弱點,如預 備役訓練和動員不足、軍隊士氣低落、民眾信任度低、......thediplomat.com/2025/04/why-we-should-be-skeptical-of-taiwan-youths-self-reported-willingness-to-fight/
美國The Diplomat (2025-4-29) 台灣仍在試圖追求昂貴且坦白說已經過時的高調武器,如柴油潛艦、F-35 和退役的美國護衛艦。美國19FortyFive (2025-4-23): F-35無法拯救台灣,而且極可能在起飛前就被摧毀,F-35面臨許多挑戰可能超出台灣人力和預算
中共Global Times (2021-10-26) 不改革兵役、不增加國防預算, 想實現“台獨”,是作白日夢。
China Daily, 2024-11-27: 51%的台灣受訪民眾不同意繳納「保護費」,57%的台灣受訪者不相信美國會出兵「保衛台灣」
PS: 美國
Brookings: 2025年3月民調,只有37.5%的台灣受訪者認為美國「可能」或「非常可能」介入兩岸軍事衝突

PS: 司法改革、人權改革(解密所有政治迫害檔案及懲處下令迫害之高官)等都未見進度

 

台幣匯率創80年代以來最大漲幅

美國Bloomberg, 2025-5-8:「台灣可以預期,匯率升值將成為減免關稅的交換條件」,台北專家表示,「白宮已明確表示,匯率政策是一種貿易壁壘。」

英國Reuters, 2025-5-5 美國Bloomberg, 2025-5-5; 英國Reuters, 2025-5-5
台灣總統 賴清德呼籲停止有關台美進行匯率政策 談判的「虛假」新聞。我懇請那些心懷不軌的人不要再故意散播假訊息,賴清德說。央行行長在記者會表示,他多次表示沒有與美國進行匯率談判。 彭博: 台灣股市震盪,台幣匯率創1980年代以來最大漲幅。台灣當局並未積極干預市場以限制其強度,儘管他們通常會這樣做以平滑波動。路透分析:台幣創紀錄升值是貿易戰的震盪。新台幣兩天內史無前例的飆升是美元脫鉤的最新表現,也是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戰動搖信心、破壞貿易關係之際市場不安的信號。恰逢美台在華盛頓舉行的貿易談判結束,引發了人們 猜測美台將達成以美元對台幣貶值來換取貿易讓步的協議。這雖然遭到台灣央行的多次否認,但市場卻不完全相信,認為新台幣的上漲是央行默許的,也可能受到美國的歡迎。國際專家表示:這是美元在亞洲下一輪疲軟的預兆。川普是否能夠將製造業轉移到國內尚無定論,但 讓美元貶值無疑是其戰略的重要部分
南韓Korea Times (2025-5-6):南韓央行行長李昌鏞表示,亞洲貨幣升值,部分原因是美國向亞洲國家施壓,同時也因市場預期中美可能重啟貿易談判

 

 

◆  The Guardian, 2025-5-1: 北京涉嫌向梵蒂岡施壓,要求切斷與台北的關係。賴清德未參教宗葬禮, 許多有根據的猜測都與北京有關。新教宗就職典禮可能加劇兩岸緊張  US News, Bloomberg, etc, 2025-4-24台灣總統賴清德雖然向梵蒂岡提出請求,出席教宗方濟各的葬禮,但最終他失去了與其他世界領導人交流的難得機會。外交部曾表示參加葬禮是「最重要的目標」,但稍後指出,梵蒂岡可能對國際關係「有所考慮」。梵蒂岡仍然是台北在歐洲的唯一外交盟友,而方濟各近年致力於改善與北京的關係。馬英九與水扁都曾出席教宗的就職典禮或葬禮, 雖符合慣例,但北京近稱賴清德為「寄生蟲」和「分離主義者」; 梵蒂岡和中方將中国天主教主教任命的協議延長四年,這表明雙方的信任達到了新的水平usnews.com/news/world/articles/2025-04-23/taiwan-pushing-for-president-to-attend-pope-francis-funeral-senior-official-says;msn.com/en-us/news/world/taiwan-president-to-skip-pope-s-funeral-after-talks-with-vatican/ar-AA1DroE2?ocid=BingNewsVerp

 

  英國 Reuters, 2025-4-18:  共和黨參議員Pete Ricketts 在台北總統府會見賴清德時表示,國會兩黨對台灣的支持依然持續  War on the Rocks, 2025-4-16: 賴清德應該精簡臃腫的軍方將官隊伍,堅持建立機制,以加強文官對軍隊的控制,儘管政府和民間組織做了努力,但台灣社會備戰仍未完成。一大障礙是國防部拒絕視民防為核心任務。 長期以來,變革的最大阻力一直來自於最高層。

 

国軍

美國 The Hill, 2025-4-19 美國印太司令向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稱 中在台灣附近的軍事壓力增加了300%,是即將入侵的「預演」。
美國New York Post (2025-4-10) 北京堅持將在未來幾年吞併台灣。(will be annexed in the coming years.)
美國Newsweek (2025-4-11) 上週是不到一年內第四次舉行軍演。北京已將賴清德稱為「分離主義分子」。美台繼續互動激怒中,稱美國出售台灣第四 代戰鬥機 不如中最先進的第五代戰鬥機以及即將推出的第六 代戰機
美國PBS (2025-4-3) 美國表示,本週国 軍演是為了演練封鎖台灣。 漫畫是演習的一部分,將賴清德畫成寄生蟲,將在戰時被中武器BBQ烤熟
美國New York Times (2025-4-1) 国軍在美國國防部長訪問東京討論加強美日軍事關係幾天後進行可能是為了想說服川普政府相信賴清德是麻煩製造者,並阻止美國繼續對台提供高層次的支持
美國CNBC (2025-4-2) 国 軍演 是對賴清德憤怒的跡象──賴稱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法律和經濟措施,以反擊北京的“滲透” Eurasia Group分析師表示,“北京緩解兩岸緊張局勢的意願正在減弱”

 

台灣 管控言論自由

美國Fox News (2025-4-10) 賴清德承諾報復“向敵人表忠”的人( "expressions of loyalty to the enemy.")
內政部表示,台灣人可以站在政府大樓附近,揮舞中國旗,倡導共產主義,而不必擔心被捕。

國立政大教授表示,賴清德「對華強硬」的言論大多是政治表演:首先是為了重新控制台灣的立法院會,同時也為2026年底即將舉行的地方選舉造勢分析人士指這可幫助賴清德在 2028 年連任總統

美國New York Times (2025-4-1) 恐懼也會滋生加強控制的衝動,這正是賴清德先生現在所追求的。所有這些都讓人感覺令人不安地回到了那個時代, 生活在戒嚴令下的1950 年代。在台灣的政治話語中,即使是與中和平相處的建議也被視為天真、不愛國,或者更糟──投降和背叛  nytimes.com/2025/04/01/opinion/taiwan-china-trump.html  brief 
国Global Times (2025-4-3) New York Times 上文作者龍應台批評賴清德無視台灣民眾的擔憂,一逕追求「恐懼、對抗和黑暗冷戰言論的復興(fear, confrontation and a revival of dark Cold War rhetoric)」 。龍應台沒有明確表態統一的立場,但她對賴政府的批評以及對「台獨」的反思,與島內日增 的不滿情緒一致。

 

川普對台灣   對等關稅

◆  美國 Bloomberg, 2025-4-10 賴清德總統提議對美國商品零關稅以安撫川普,如果華盛頓採取同樣措施賴清德的言論呼應了台灣長期以來希望與美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願望,但近年來,由於華盛頓貿易重點轉移,這項要求陷入停滯。賴清德在國內面臨越來越多的批評,美國關稅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32% 關稅可能打擊出口,導致經濟成長放緩至 1.64%。
◆  美國 Fortune, 2025-4-10 台積電承諾在美國生產更多半導體,部分原因是拜登的激勵措施 66 億美元補貼,但川普威脅徵收 100% 的關稅後,該公司加倍了產量。川普強調,台積電宣布增資 1,000 億美元在美生產晶片是在沒有激勵措施下達成的交易
英國Reuters (2025-4-6) 台灣總統賴清德提出零關稅作為與美國談判的基礎,承諾消除貿易壁壘而不是實施對等措施,並表示台灣企業將增加在美國的投資 
歐洲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5-4-4 台灣政府正千方百計地討好川普政府 。台灣的平衡之舉:讓美國進來中國出去。
美國 Insider, 2025-4-4 台灣總統賴清德在臉書上發文稱,川普的對等關稅“不合理”( "unreasonable" )

 

消滅國家  VS.  言論自由

美國USA Today (2025-4-4): 當川普宣布徵收關稅名單時,台灣被列為一個國家。問題 是 事實上它並非是一個國家。台灣官員似乎不知道該如何看待台灣被指定為一個國家(what to make of Taiwan being designated a country.)
台灣聯合報 (2025-4-8): 賴清德說消滅中華民國非言論自由,賴總統將「法治」和「社會接受度」混為一談了。 英國Reuters (2025-4-8): 賴清德表示,台灣人民才能決定自己的未來。only Taiwan's people can decide their future

 

滲透總統府    兩岸間諜戰    台灣輸了!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5-3-28 中国在台灣的間諜活動達到了新的水平。 總統府的守衛士兵為中国從事間諜活動 ,這顯示滲透有多嚴重,台灣對間諜活動的量刑太輕。 台北最近打擊間諜活動有助向華盛頓表明,堵住軍方洩密是認真的。
  美國 Washington Examiner, 2025-3-25 台灣已經輸掉了對中国的間諜戰。
◆  美國 Stanford Review, 2025-2-24 台灣軍隊破敗不堪。中国間諜和滲透的報導屢見不鮮
 香港 SCMP, 2024-8-13 北京情報機構「摧毀了」 大量台灣在大陸間諜情報網
  美國Washington Post, 2022-10-28 台灣、導彈和間諜活動將成為習近平任期內的優先事項
  英國Reuters, 2021-12-20 中囯間諜已滲透台灣軍隊各層級,甚至總統的維安

 

 

 

 

pic.: 本網站群 "評論 賴清德" 排名US Yahoo第1, 2025-7-1, 2025-6-27, 2025-6-1, 2025-5-18, 2025-4-26,  2025-4-11, 2025-4-5, 2025-3-31, 2025-3-16, 2025-3-9, 2025-2-28; No.2 at 2025-5-7, 5-4; 本網站群 "評論賴清德" 排名Yahoo Taiwan第1, 2025-5-20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5-3-21:  台灣警告中威脅日益加劇,部分原因是 想確保川普的支持 賴清德正在改變前幾任總統巧妙捍衛主權不激怒北京的作法「我們正走向兩岸衝突升級,這是確定的」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說。  英國 Daily Express, 2025-3-21:  台灣擔心自己正一步步接近戰爭。台灣就中入侵發出嚴厲警告,但世界沒有 在聽。◆   2025-3-31:五角大廈顧問指出,台灣應發展能抵擋中國登陸30天的能力。中國正在強化指管及後勤的最後步驟。一旦問題解決,解放軍將準備好以武力奪台,時間點很可能在未來3到4年台灣政府總支出只占GDP的13.70%,可能無法維持GDP10%的防禦支出。2018年至2024年間,以色列政府支出一直在GDP36%至44%間; 建議台灣繼續大量採購防空、反裝甲和反艦飛彈  ◆  Asia Society線上論壇學者指,川普不是非常在乎台灣,恐以利益為前提,希望在兩岸之間謀利(聯合報 2025-3-29 )◆  美國政壇「棄台論」聲音不斷擴大,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外交事務》提出「美國不應為了台灣而與中國發生衝突」。風向說明台灣正伴隨著第一島鏈重要性沒有過去突出而下降(中時,  2025-3-29 )

 

 

 賴清德與顧立雄 前倨後


Reuters, 2025-3-17: 稱在台灣附近舉行軍演(非比尋常大量的中軍艦、飛機和無人機進入台灣週邊空域和水域)是對賴清德「分裂主義」的懲罰
台灣回擊稱中是麻煩製造者
 

  美國 AP News, 2025-3-18:  在台灣附近進行海空軍演   GT, 2025-3-15: 賴清德誇大大陸“威脅”,稱為“境外敵對勢力”,再次宣揚兩岸「互不棣屬」

  美國 AP News, 2025-3-18: 美國刪除了國務院網站上不支持台獨的字句

  美國 Wall Street Journal, 2025-3-17: 對川普是否會提供幫助來抵禦中的攻擊感到擔憂 The Guardian, 2025-3-4: 國防部長表示,他仍然相信美國會保護台灣。

 

 台灣 無法「獨立」

  美國 Bloomberg , 2025-3-17: 高官表示,「我們並不指望美國或任何其他人來替我們作戰,我們將自己為自己作戰」   美國 Wall Street Journal, 2025-3-17: 仍然指望美國威懾中 阻止中国走的 太遠,並在必要時介入
 Asia Times, 2025-3-17:台灣半導體主導地位將被削弱,世界可能不再認為台灣值得保衛。

 

 ◆  西班牙EFE, 2025-3-17: 反對派領導表示,賴清德基於“支持獨立”,給中貼上“境外敵對勢力”標籤,可能會導致兩岸陷入“準戰爭”局面。賴清德提出類似準戒嚴狀態,這引發民眾對戰爭的恐懼。  Radio Free Europe, 2025-3-18: 最近台積電對美投資在國內面臨一些阻力,因為擔心可能讓台灣變得脆弱,目前尚不清楚台積電是否會在美國生產最先進的晶片

 

賴清德總統首次稱中為“境外敵對勢力",並推出系列反滲透措施

  BBC, 2025-3-14 在兩岸關係惡化之際,台灣領導人賴清德發表了一些最強烈的言論,將中稱為「外敵對勢力」。
  美國 Bloomberg, 2025-3-13 對台灣來說,這將是非 比尋常的變化,台灣是一個年輕的民主國家,目前禁止和平時期的軍事審判。台灣對韓國去年短暫宣布戒嚴感到震驚,因此採取立法措施增加 施行戒嚴的難度。賴清德 的執政黨在立法院並未擁有多數席次
  Reuters, 2025-3-14 強烈譴責賴清德並警告稱,如果“台獨分裂勢力”膽敢逾越“紅線”,北京將採取果斷措施,"玩火者必自焚"
  GT, 2025-3-15 賴清德所謂「十七項因應策略」,實質上是為了推動台灣進入戒嚴或準戒嚴狀態。 「綠色恐怖」政策打著「大陸威脅」為幌子,對島上不同聲音進行大規模肅清
  台灣聯合報, 2025-3-15 突兀的政策宣示,令人毛骨悚然。
相對而言,軍審較易受政治控制,其實無關司改或國安,只是為了權力。反滲透策略,更全面擴及國人。從政府、民選公職、宗教、學術及教育團體...皆在監控範圍內。

 

  美國Brookings, 2025-3-13: 據Google趨勢數據,近期台灣民眾對烏克蘭局勢的興趣程度是對台灣總統賴清德興趣程度的兩倍。 根據俄烏戰一週後民調, 台灣民眾願意反抗中侵略的可能比例為一比五。Duke大學的TNSS調查顯示,相當多的台灣民眾認為,美國更有可能向台灣提供武器而不是軍隊。INDSR 調查表明,較少的台灣人認為美國會部署自己的軍隊來保衛台灣。

 

 

護國神山豪賭   危及台灣

英國 Express, 2025-3-14 国 承諾在 2027 年之前做好入侵的準備,台灣已經將其整個半導體產業規劃為自我毀滅 (ps: 美國國防部政策次長柯伯吉去年說,若無法阻止中共拿下台灣,美國「就應癱瘓或摧毀台積電」)
  美國 CNN, 2025-3-14 台積電對美投資再次引發了台灣民眾的擔 憂半導體產業將被美國奪走。前總統馬英九指責「出賣台積電」作為「保護費」。 「重大的國家安全危機」!
  美國 Fortune, 2025-3-13 川普在國會演說將台積電的投資歸功於他的關稅威脅台灣經濟部長表示,投資「與關稅無關」。 Morningstar's 專家: 新晶圓廠是一個強烈信號,表明台積電的投資並非商業驅動。Isaiah Research 分析師對台積電的承諾能否完全兌現表示懷疑。
   美國 NPR, 2025-3-12 這引起台灣政治分歧。反對派擔心可能損壞「矽盾」,美國捍衛台灣的意願可能會降低。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5-3-6 台積電向美投資 1000 億美元在台灣引發了焦慮和批評, 賴清德試圖緩解; 並非所有台灣人都相信台積電堅稱不會屈服於政治壓力。 川普警告, 如果不放鬆先進半導體的主導地位...將徵收高額關稅。nytimes.com/2025/03/06/world/asia/taiwan-tsmc-chips-arizona.html
GT, 2025-3-4 台積電新投資在台灣引發強烈反對,批評人士稱台積電“已成為美積電”,此舉為是民進黨 (DPP) 出賣台灣又一例;  賴清德還向川普鞠躬致謝
英國 Reuters, 2025-3-4 台積電千億美元豪賭危及“台灣優先”台積電曾保證“紮根台灣”,將其最先進的技術留在台灣,但魏哲家在白宮承諾將在美國建立一個主要的研發中心,這從多個方面對台灣構成威脅。台積電將業務複製到海外的越多,對台灣的保護就削弱的越多。
歐盟Politico, 2025-3-3 台灣總統賴清德上個月誓言要就川普的擔憂加強與美國的談判,並增加投資和國防支出。 台積電今宣布新投資 100B 美元在美國建廠,以減少美國對地緣政治風險較高的台灣的依賴

 

  TIME, 2025-2-27: 新加坡學者表示,如果中美達成類似烏克蘭的協議,中国可能「在沒有太多美國干預的情況下」拿下台灣。台北不會冒險。總統賴清德表示,“願意在各個方面與美國合作”,並承諾將國防開支增加到GDP3%  Brookings, 2025-2-25: 賴清德將台灣納入全球民主網絡的重大賭注,以此抗中,但該島為了人民的安全不能太冒險 。總體而言,過去幾十年台灣人把票投給了支持現狀並對兩岸更加保守、謹慎態度的人   New York Times, 2025-2-25: 總統賴清德將台灣視為民主國家與俄、中、伊鬥爭的關鍵夥伴,但最近台灣對烏克蘭的支持聲明十分謹慎處理。華盛頓專家表示:從增加軍火採購、進口能源到半導體工廠,賴清德須想出一個最佳組合,並加快步伐    美國 Newsweek, 2025-2-18: 賴清德及民進黨一直試圖將美台塑造為牢固的關係。然而,川普最近的言論無異支持了中的 一貫說法,即華盛頓視台灣為遏制中国的棋子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5-2-18: 賴清德提出了三管齊下的計劃,包括鼓勵台灣高科技企業赴美進行更多投資,以迴避免美國高關稅並討好川普。賴說目標是讓美國認識 台灣是振興美國製造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台灣官員將之描述為送川普的「禮物籃」 Brookings, 2025-2-12 賴清德能否應對 2025 年三大挑戰 (1 . 不穩定的國內政治;2.  中国壓力越來越大;3.  特別不確定的國際環境 ),將決定他未來的執政長短台灣各黨派的共識是,現在不是賴清德在兩岸問題上突破界限或刺激北京的合適時機。台灣的政治很緊張,反對派指責賴情德想當皇帝般的總統(imperial presidency),賴不願意作民主政治的正常交換,而試圖將政權鞏固在手中,暴露出頑固、傲慢brookings.edu/articles/taiwan-president-lais-three-big-challenges-in-2025/

 

台灣承諾談判和投資以安撫川普

美國 Bloomberg, 2025-2-14 任何關稅都可能危及台灣經濟,賴清德承諾增加軍費開支,額外的國防資金將動用特別預算。此舉需要反對派立委的合作
日本 NHK, 2025-2-15 賴清德表示,將與美國溝通,以解決川普 因台灣半導體導致美國產業蒙受損失的擔憂
法國 AFP, 2025-2-14 晶片關稅臨近,賴清德似誓言增加對美投資2024年台灣對美順差飆升約83%至創紀錄的649億美元
歐盟 euronews, 2025-2-14 川普下令徵收貿易夥伴對等關稅幾小時後,賴清德表示希望創造雙贏的局面由於川普對地緣政治關係採取看似交易的態度,美台雙邊關係不太確定。
美國 Barron's, 2025-2-15 台積電控股英特爾“談判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最好的結果是川普談判讓台積電在美增建晶片工廠,英特爾的晶片製造能力落後於台灣。
ps: 台灣聯合報, 2025-2-14: 賴清德召開國安會議,提出三大項目,其實就是加大軍購,配合台積電先進製程與供應鏈遷美。 即政府已棄守。國安會議並非解決國家困境,而是粉飾太平,降低政權衝擊。中時, 2025-2-14: 賴總統還在談「全球民主供應鏈」,和川普的想法距離未免太遠, 看不出有保護「護國神山」的決心

 

East Asia Forum, 2025-2-6由於北京的軍事恐嚇以及川普的美國立場轉變,賴清德政府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台灣政治未來取決於謹慎處理國內不和、兩岸關係和國際權力博弈 Reuters, 2025-2-3 賴清德呼籲,鑑於國際形勢“多重變化”,台灣和中国需要對話以實現和平   CNN, 2025-1-25: 賴清德猛烈抨擊反對黨凍結和削減預算,「國際社會會懷疑台灣保衛自己的決心」◆  美國 Bloomberg, 2025-1-23: 國民黨表示台灣需要進行改革(例如犧牲中央讓地方政府獲得更多份額稅收的修正案),以便在重大決定時考慮更多意見。民進黨認為反對派試圖破壞賴清德政府。執政黨正在要求最高法院暫停甚或廢除可能限制司法運作的立法,此舉可能讓賴清德在預算和國防支出等取得內鬥的重大勝利 ◆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5-1-17: 在最近的大選中,柯與其政黨令人驚訝的強勁表現是賴清德民進黨失去立法院多數席位的關鍵。柯文哲否認腐敗指控,藍(國民黨)白(民眾黨)指責賴清德濫用職權政治影響司法,柯文哲支持者指 起訴是出於政治動機,反對黨支持者們最近幾週一直舉行大規模示威活動 ── 指控 「政治迫害」。 Reuters, 2025-1-17:  日本Nikkei報導台灣政府表示「不會容忍」(" tolerate")北京僅與反對黨積極接觸,同時拒絕與台灣總統賴清德的民選政府對話。 The Hill, 2025-1-16  : 前副總統彭斯(M. pence)抵台,計畫會見台灣總統賴清德和副總統; 彭斯八月為《華盛頓郵報》撰寫了一篇專文,警告“共和黨內部正在出現一種令人不安的新孤立主義傾向,主張背棄台灣和其他盟友 日本NHK, 2025-1-17:  賴清德表示希望台灣與日本能締結經濟夥伴關係

 

Associated Press, 2025-1-1 賴清德誓言隨著中国威脅加劇將增加台灣的國防預算
Washington Post, 2025-1-1 習近平新年致詞「沒有人可以阻止兩岸統一

 

◆  The WEEK,  2024-12-30: 台灣國安會前高級顧問陳明祺表示,川普的言論讓台北領導人感到緊張。“不可預測性”意味著“我們不知道會更安全還是更危險”。CNN 報導,台灣正扣緊安全帶為可能更加不穩定的台美關係做好準備

 

柯文哲被控涉圖利、收賄罪起訴  ♦  檢察官求刑 28.5 年

◆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4-12-26 柯文哲否認貪腐指控,表示他是賴清德政府發起的政治追殺的受害者。柯文哲支持者聚集抗議,認為起訴站不住腳且具有政治動機,而賴清德民進黨中看似腐敗的政客卻沒有受到調查。國民黨和柯的民眾黨在立法院佔微弱多數,限制了賴清德的權力。對柯先生的起訴似乎可能加劇台灣的政治分歧
◆  美國 Bloomberg,   2024-12-26 柯文哲表示他沒有參與京華集團容積率的決定,該集團董事長沈慶京也否認有不當行為。民眾黨在新聞發布會上譴責這份起訴書: “今天,台灣正在經歷司法不公,政治和國家機器被用來迫害追殺政治對手。”起訴書「缺乏財務證據和具體證明,僅依靠拼湊的主張來摧毀政治對手」。
◆  英國 BBC,   2024-12-26 柯文哲是一月總統選舉的黑馬,贏得了超過 25% 的選票,與賴清德 40%相差不遠。預計在2028年再次競選總統。
柯被捕引發盟友和支持者的抗議,他們指責民進黨利用起訴鎮壓反對派。
◆  美國 Radio Free Asia,   2024-12-27 柯文哲是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尤其是年輕選民中的新星,他在總統大選中承諾顛覆台灣的政治體制,對主要政黨的主導地位構成了挑戰。
交保後
柯表示:「我仍然相信自己。我不是那種會貪汙圖利違法的人,碰上這些風風雨雨,人生還是需要檢討」。批評者認為柯的兩岸關係模糊立場引發了爭議。 民眾黨強調和平穩定,同時主張台灣主權。
檢方說發現的碎紙條顯示他試圖逃避責任,並且在犯罪後態度惡劣。
◆  日本 NHK,   2024-12-26 在競選總統中,柯文哲的支持主要來自對兩大黨都感到沮喪的年輕選民。他的腐敗指控給民眾黨帶來了嚴重打擊,該黨在最近的民調中支持率大幅下滑。

 

法案引爆立法院混亂鬥毆

◆  美國 Bloomberg,   2024-12-23 台灣政府說,反對黨通過政府預算修正法 案,凸顯了對中美緊張局勢核心的台灣領導的挑戰賴清德可以將修正案發回立法院,儘管立法院可能很快就會再次批准它賴清德可以發送給憲法法院審查,但反對黨剛在立法院通過憲法法院的法官人數修正法 案,使審查複雜化
◆  美國 Bloomberg,   2024-12-20 台灣執政黨和反對黨間新一輪的政治角力包括街頭抗議和立法院內衝突 (國民黨試圖推動三項修正案《選罷法》、《財劃法》、《憲法訴訟法》,民進黨稱這些旨在削弱賴清德政府的實力),這加劇了人們質疑總統賴清德治理世界上最危險地緣政治熱點之一的能力
◆  美國 Newsweek, AP News, 法國France24 2024-12-20 爭議法案引爆立法院混亂鬥毆,幾名議員在對峙中受傷。民進黨領導人表示,該黨的行為極端,但別無選擇
◆  美國 CBS,   2024-12-20, video 影像視頻  cbsnews.com/chicago/video/taiwan-lawmakers-brawl-over-controversial-legislation/   

 

 

 

        

 

 

pic.: "評論 賴清德" 排名Duckduckgo 第1, 2025-3-16, 2025-3-9, 2025-2-14, 2025-1-11,  2025-1-1, 2024-12-22, 2024-11-29, 2024-11-28, 2024-11-2, 2024-9-25, 2024-9-17, 2024-8-8, 2024-7-22, 2024-4-10, 2024-3-22, 2024-1-1, 2023-12-18, 2023-11-23; No.2 at 2024-8-26, 2024-6-15
pic.: "評論 賴清德" 排名US AOL 第1, 2025-3-16, 2025-3-9, 2025-1-11, 2024-11-28, 2024-11-2, 2024-9-25, 2024-9-17, 2024-7-23, 2024-7-9, 2024-6-15, 2024-4-10, 2024-3-22, 2024-1-1, 2023-12-18, 2023-11-22, 2023-10-25, 2023-10-13, 2023-9-27, 2023-9-18, 2023-9-1, 2023-8-21, 2023-8-8, 2023-8-4, 2023-7-30

 

 

 


pic.: 本網站群 "評論賴清德" 排名Microsoft Bing 第1, 2025-3-8, 2025-2-17, 2025-2-12, 2025-1-11, 2024-12-31, 2024-12-25, 2024-12-23, 2024-12-19, 2024-11-28, 2024-11-21, 2024-11-12, 2024-10-20, 2024-10-15, 2024-10-1, 2024-9-30, 2024-9-25, 2024-9-17, 2024-9-10, 2024-8-26, 2024-8-14, 2024-8-8, 2024-7-22, 2024-7-9, 2024-7-1, 2024-6-16, 2024-6-13, 2024-6-9, 2024-6-1, 2024-5-8, 2024-5-1, 2024-4-10, 2024-3-21, 2024-3-15, 2024-1-26, 2024-1-1, 2023-12-25, 2023-12-18, 2023-11-22, 2023-10-25, 2023-10-13, 2023-10-3, 2023-9-28, 2023-9-18, 2023-9-1, 2023-8-29, 2023-8-19, 2023-8-8, 2023-8-1, 2023-7-31, 2023-7-25, 2023-7-24
 

 

台灣總統賴清德  出訪太平洋島國 過境美國

◆   英國 Financial Times, 2024-12-15 中国以這次軍演(military exercise)「懲罰」賴清德出國包括兩度短暫訪美。 台灣國防部表示,這是首次涉及解放軍所有三個沿海戰區司令部近 100 艘艦艇,表明他們可以封鎖第一島鏈。
◆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中国這次軍演沒有正式宣布可能是有意為之:最大限度地對台灣施加心理壓力, 並避免激起美國反應,或間接認可賴清德以克制方式完成訪美行。
◆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4-12-10 台灣稱中国部署了 1996 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艦隊。連日來,越來越多的人猜測中国將發動軍事演習,以報復賴清德上週前往夏威夷和關島
◆  歐洲  EuroNews, 2024-12-11 国 在台灣海域的軍事行動很大程度上被視為對賴清德上週出訪夏威夷和關島的回應。如果賴清德決定明年訪問美國,中国 可能會舉行更引人注目的演習。
◆  德國 Deutsche Welle , 2024-12-3 台灣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夏威夷州,沒有受到正式的政府接待( formal government reception)
◆  法國 AFP , 2024-12-6 台灣賴清德表示「有信心」與川普深化合作,抵制威權擴張
◆  美國 Wall Street Journal,   2024-12-2 川普籲台灣投入更多國防預算,並指責台灣晶片產業搶走了美國人的就業機會。在 一場閉門英語演講中,賴清德似乎作出了回應,他概述了國防計劃,並承諾半導體產業將深化與美國的合作。
◆  美國 New York Times,   2024-11-30 台灣政府正在試圖了解川普將帶來哪些變化。賴清德利用短暫的停留促進與美國更牢固的關係,但他不會踏上美國大陸,從而減少了高調會面互動的機會。在不確定的時期,台灣需要盡可能多善用國際友誼,包括三個太平洋小島盟邦(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帛琉), 他們會幫助台灣在國際上發聲。
◆  美國 Wall Street Journal,   2024-12-1 台灣總統不顧中国抗議在夏威夷過境向中和川普政府發出訊息:雖然台北不尋求與北京開戰,但它指望美國的支持以阻止任何侵犯 過境(transits)是華盛頓和台北之間的精心安排,目的是允許台灣領導於兩國斷交後在美國領土進行接觸。北京反對美台任何官方互動交流。
◆  中国 Global Times , 2024-12-6 Zheng Jian, a professor at the Taiw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amen University.說,賴清德在短暫的「過境」期間被迫宣誓效忠美國。("Lai is compelled to pledge loyalty to the US during his brief "stopover" )
◆  美國 CNN,   2024-12-1 賴清德抵達夏威夷:一場意義非凡的過境。短暫停留可能顯得低調但其影響遠遠超出了花圈和宴會。台灣安全機構預計北京將進行軍演,代號可能是「聯合劍-2024C」。台灣確實透過花費數十億美元購買美國武器。與日本、韓國和菲律賓不同的是,它沒有受到美國共同防禦條約的保護
◆  英國 BBC,   2024-12-1 賴清德夏威夷之行正值美中長期緊張,以及人們日益擔心台灣可能發生衝突的情況下。
◆  美國 CNN,   2024-11-30 台灣總統將造訪夏威夷和關島,引起北京的憤怒,稱之“挑釁” 可能會在台灣島嶼附近舉行軍演回應,中国希望在美國過渡時期製造一個事件,以對川普團隊施加壓力 。
◆  法國 AFP,   2024-11-30 賴清德太平洋之旅引發北京的強烈威脅( fiery threats )Bonnie Glaser表示,此行是「向世界表明台灣重要(Taiwan matters)」的一個機會。中国總是想給人留下台灣孤立無助、依賴中国的印象。
◆  德國 Deutsche Welle,   2024-11-30 中国抨擊賴清德此行是走向獨立的一步過境美國領土是「分裂國家行徑」

 


 

Bloomberg : "He wants to lead Taiwan, But can he keep peace?"
賴清德要領導台灣     但是他能維持和平嗎?

 

TIME (2024-6-13):  The Taiwan Test   台灣的考驗

 

"評論賴清德" 排名US Yahoo第1, 2025-2-28, 2025-2-14, 2025-1-11, 2025-1-1, 2024-12-22, 2024-11-29, 2024-11-2, 2024-9-25, 2024-9-17, 2024-9-12

 

 


 


 

From   "QUESTION"    to    "TEST"

 


pic.: No.1 "評論賴清德" on US Yahoo ,  2025-2-28, 2025-2-14, 2025-1-11, 2025-1-1, 2024-12-21, 2024-11-28, 2024-11-2, 2024-9-17, 2024-8-26,  2024-7-23, 2024-7-9, 2024-7-1, 2024-6-15, 2023-12-31, 2023-12-17, 2023-11-22, 2023-10-25, 2023-9-28, 2023-9-18, 2023-9-1, 2023-8-28; No.2 at 2024-11-1, 2024-8-8
 


 msn.com/en-us/news/world/time-interview-with-taiwan-s-president-full-transcript/ar-BB1o9eF5?ocid=BingNewsSearch

 

BBC (2024-5-21): 受訪者希望賴清德不要過度強調『台獨務實工作者』,以免導致兩岸關係惡化。
 

 

◆ Reuters, 2024-11-29: 台灣總統賴清德 12 月 6 日結束訪問太平洋國家後,北京將加強在台灣週邊的軍事活動,如果台灣遭到攻擊,台灣人對美軍介入的信心從 2022 年初的 65% 下降到川普當選後的不到 30% 歷史最低點。台灣將發布空襲警報的 共軍距離從 70 海里下調至 24 海里,台灣民眾只有短短三分鐘的逃避時間 ◆ CNN, 2024-11-29: 台灣總統將途經停 留夏威夷和關島,引起北京的憤怒,視之為“挑釁”◆ Newser, MSN, 2024-11-29: 對不起:台灣總統前往美國。中国可能正在計劃進行軍演作為回應。北京非常有興趣向川普政府表明,台灣和第一島鏈的其他地區「在中国的勢力範圍內」◆ Brookings, 2024-11-22: 北京許多人認為台灣領導人正在逐步推進台灣與中永久分離以測試中的容忍極限。 美國官員普遍不評斷台灣總統賴清德 所採取的破壞和平穩定的措施(steps to undermine peace and stability) ◆ Daily Mail (UK) , 2024-11-23: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舉辦最新的 2026 年戰爭模擬之中,各 方都將付出毀滅性的代價。殘酷的戰爭模擬是在政治動盪之際進行的,台灣總統賴清德對中国採取了更強硬的立場  ◆ Bloomberg, 2024-11-22: 拜登多次誓言要保衛台灣免遭中国入侵,川普的復出讓人們對這種保證產生了懷疑台灣稱賴清德過境停留美國的計劃仍在小心規劃中,不方便透露細節。

◆ SCMP, 2024-11-23: 受政局動盪影響,賴清德的支持率已跌至就職六個月來的新低,雪上加霜的是,人們對政府的不作為提出了廣泛的批評  ◆ Wall Street Journal, 2024-11-18: 台灣一些人表示,台灣的自治與民主受到威脅,它無力承擔川普要求的國防支出佔 GDP 比10%,並且會在美中貿易戰中衰败不振。 但台灣領導人賴清德強調積極的一面「我相信,台美長期夥伴關係將繼續成為該地區穩定的關鍵支柱」◆ The Diplomat, 2024-11-15: 台灣人似乎更喜歡賀錦麗(哈里斯)美國大選之後,台灣總統賴清德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試圖安撫台美關係。但普遍預計「疑美論」會在川普2.0政府期間發生◆ New York Times, 2024-11-10: 2016 年,川普贏得總統選舉後接了台灣總統蔡英文的祝賀電話,這一次台灣很快就否認賴清德尋求類似電話通話的報導。這種對比很能說明問題。 川普呼籲台灣增加國防支出,以及抱怨台灣半導體,可能預示兩國關係將變得緊張。大幅增加軍費開支可能造成賴清德政治困難 ◆ GZero, 2024-11-11:賴清德的政府希望川普向台灣出售武器是向北京施加最大壓力的一種方式。即使美中關係最終改善,台灣也已經提升了其防禦戰力◆ Business Insider, 2024-11-9: 2025年,台灣將不得不應對美國是否會保護台灣或玩弄台灣的不確定性。 「台灣人非常擔心川普會利用台灣作為與北京的談判籌碼」。 《日經新聞(Nikkei Asia):「台灣政治領袖需要與華爾街、矽谷和其他領域了解川普並對川普有影響力的人士進行接觸」

 

 北京台北  祝賀川普獲勝

◆ The Hill, 2024-11-6 賴清德 X發祝賀前總統川普獲勝,「衷心祝賀當選總統獲勝我相信,建立在共同價值觀和利益基礎上的長期台美夥伴關係將繼續成為地區穩定的基石,並為我們所有人帶來更大的繁榮。」

川普曾多次對台灣發表煽動性評論,稱台灣應該向美國付保護費, 以及台灣竊取了美國製造半導體的能力。川普還 讚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聰穎傑出 才華洋溢"(“brilliant”)

CNA, 2024-11-6

中央社: 賴總統恭賀川普勝選 美前國家安全顧問Robert O'Brien轉發道謝

Bloomberg, 2024-11-6 多位知情匿名人士稱,賴總統考慮嘗試致電川普。此舉可能會被北京視為台灣尋求獨立的跡象。總統府發言人表示,到目前為止沒有規畫致電表達祝賀之意
 央視, 2024-11-7 央視報導,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7日致電祝賀川普。

習近平指出,歷史昭示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一個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中美關係符合兩國共同利益和國際社會期待。希望雙方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加強對話溝通,妥善管控分歧,拓展互利合作,走出一條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之道,造福兩國,惠及世界。副主席韓正也致電范斯(J.D. Vance),祝賀他當選副總統。

 

◆ Reuters, 2024-10-30, Newsweek, 2024-10-31: 川普要求收取保護費後,中警告美國一貫奉行‘美國優先’政策,台灣可能從棋子變成棄子賴清德當局,購買武器買不到安全,只會讓台灣變得更加危險

 10-25 「臺灣光復節」  zh.wikipedia.org/zh-hant/臺灣光復節

Reuters, 2024-10-25 總統賴清德訪問敏感前線島嶼金門,以慶祝對共軍重大勝利75週年。1949年10月25的古寧頭戰役,是蔣介石軍隊在中國內戰最後時期的罕見勝利。賴清德表示,任何「外部力量」都無法改變我們的未來
Eurasian Times, 2024-10-26 軍事分析家警告說,金門可能成為中共對台灣潛在「脅迫行動」的焦點,越來越容易受到襲擊。
Global Times, 2024-10-26 賴清德表示,古寧頭之戰代表了保衛「祖國」的決心,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他繼10月10日分裂主義演講後又一挑釁舉動。國台辦批評民進黨淡化並否認台灣1945年10月25日從日本佔領下回歸的歷史意義; 賴清德抹殺先烈的功績,美化台灣在荷蘭和日本統治下的殖民歷史,並兜售「台獨史觀」、蒙蔽島內民眾,充分暴露「謀獨抗中」本性; 希望廣大台灣同胞牢記台灣先烈抗日歷史

 

◆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2024-10-24: 在一系列挑釁性言論激怒北京之後,賴清德可能一直在試圖降溫。中對他較溫和言論作出的好戰反應可能讓賴清德相信他無能為力降溫。◆ The Hill, 2024-10-25: 賴清德是親美派五月就任總統只會加劇緊張局勢 ◆ NY Times, 2024-10-22: 北京針對賴清德的國慶日演說以大規模演習表現不滿,目的是展示入侵時如何切斷與台美的聯繫 賴清德上任以來,共軍舉行過兩次大規模演習,與過去八年的次數相同 ◆ CNN, 2024-10-21:  国 圍台軍演後,總統賴清德視察了台灣海警,承諾在 7 年內建造 11 艘新海警船 ◆ Wall Street Journal, 2024-10-17: 在台灣總統賴清德表示中「絕對不可能」成為台灣的「祖國」後,中將這次圍台演習稱為「堅決而有力的懲罰」。台灣國慶日時,賴 又誓言要「抵制吞併或侵犯我們的主權」

 


 
 


 

pic.: 本網站群"評論賴清德" 排名Yahoo 第1, 2025-1-11, 2024-12-22, 2024-11-28, 2024-11-2, 2024-9-25, 2024-8-26, 2024-8-8, 2024-7-22, 2024-7-1, 2024-6-15, 本網站群"評論 賴清德" 排名Yahoo 第2, 2024-6-8; "評論賴清德" 排名Yahoo 第1, 2024-4-9, 2024-3-22, 2024-1-1, 2023-12-17, 2023-11-22, 2023-10-25, 2023-9-28, 2023-9-18, 2023-9-1, 2023-8-28, 2023-8-24, 2023-8-19


 

 

 

◆ Wall Street Journal, 2024-10-17: 大陸官員將總統賴清德描述為台灣獨立的倡導者——這是北京的紅線,賴說他致力於維持現狀◆  法國 AFP, 2024-10-17: 中国對台灣總統的捍衛主權言論採取強硬立場。台灣專家: 蔡英文和賴清德很大的區別是,在北京的考慮中,蔡英文可能更加溫和,處於統一和獨立的中間◆  法國 Le Monde, 2024-10-15:台灣總統國慶演講後,中国展開圍台軍演,表面是對台灣人日常生活沒有具體影響的象徵性姿態,背後是中 国推進其入侵台灣的準備工作。台灣空軍戰鬥機迫切必 需現代化◆  美國Foreign Affairs, 2024-10-16: 北京認為賴清德比蔡英文更支持台獨,再加上國會日益激進的支持,中的鷹派主張加速發展軍力征服台灣◆  英國 Reuters, 2024-10-15: 台灣稱中国軍演共機數量創紀錄,沒有任何預警

 

 中国回應    國慶演講

◆  英國 Reuters, 2024-10-14 中国展開新一輪「聯合利劍-2024B」圍台軍演,沒有給出結束日期; 稱這是對「台獨勢力分裂行徑」的嚴厲警告
◆  英國 BBC, 2024-10-15 中国以新軍演「懲罰」台灣總統言論
◆  英國 Reuters, 2024-10-13 中国軍事影片稱“已作好戰鬥準備”
◆  英國 Reuters, 2024-10-12 中国譴責總統 的演說後,威脅將採取更多貿易措施中国商務部表示,台灣執政黨尚未採取任何實際措施取消對華「貿易限制」,預示著不久未來將對台灣徵收關稅或其他形式的經濟壓力。
◆  英國 BBC, 2024-10-14 中国以演習向台灣總統發出訊息:「台獨」的注定會走向「死胡同」。「分裂勢力膽敢挑釁一次,解放軍就進取一步;分裂勢力與外部勢力勾連越緊,我們封鎖台灣的鏈條就會拉得越緊」。演習涉及軍隊的所有部門,並模擬全面攻擊。共軍機艦非常接近台灣
◆  美國 USA Today, 2024-10-14 中国:「懲罰演習」「嚴厲警告」
◆  美國 National Review, 2024-10-14 中国龍不會被安撫; 演習的規模對台灣主權構成了生存威脅。

 

 

 英國 Reuters, 2024-10-13:
台灣安全官員正在關注中国媒體對賴
國慶演講的評論
中国媒體評論了什麼?

◆  New York Times, 2024-10-13 北京指責台灣總統在國慶演講中推動獨立。「聯合利劍-2024B」軍演是對賴國慶講話的“直接而激烈的回應”,在台灣週遭六大片區域進行中国外交部表示,賴的話試圖「切斷雙方的歷史聯繫」,「為了一己政治私利,加劇台海緊張局勢」。
◆  Bloomberg, 2024-10-15 中国國防部在演習結束後表示:“我們只是想用‘台獨’分子聽得懂的語言,讓他們明白頭上高懸著一把利劍。”並強調中国對新總統賴的蔑視,「他們數典忘祖」挑起了「敵意和對抗」。
◆  Times of India, 2024-10-16 駁斥演講並稱賴清德「頑固分離主義立場」 「沒有任何善意可言」
◆  中国XinHua 2024-10-14 「聯合利劍-2024B」軍演以海空聯合戰備巡邏、重點港口和區域封鎖管控、海陸目標打擊、奪取戰場綜合控制權為重點,是對「台獨」分子分裂活動的有力震懾,是維護國家主權和國家統一的合法、必要行動
◆  中国 大陸國台辦, 2024-10-16 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島內(指台灣)的主流​​民意,賴清德謀「獨」挑釁行徑、蓄意升高兩岸緊張局勢,危害台海和平
◆  中国Global Times, 2024-10-13 一些西方媒體稱的“雙十”演講“更溫和” 但其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和誤導性,導致國際社會許多人誤認為 「軟化訊號」。 演講其實是“玻璃紙包裹的毒丸”,核心本質沒有改變:推動「台獨」沒有改變對抗立場沒有改變打「民主自由」牌的敘事沒有改變與外力勾結沒有改變將兩岸關係惡化歸咎於大陸的策略沒有改變炒作「中國威脅」沒有改變。擁抱的「中華民國」與國民黨涵蓋大陸的「中華民國」有本質區別,只是戰術上的調整。 強調「互不隸屬」,試圖使「台灣分離主義」合法化。 
◆  中国Global Times, 2024-10-12 賴清德的「雙十」演講充滿了虛偽。他概述了「四個不變」但唯一不變的是對「台獨」的追求。賴清德堅稱「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的努力沒有改變」,這是「 做賊喊抓賊」的典型與以往不同的是,賴清德採取了更激進公開的策略,似乎正在加速「台獨」進程。賴清德的大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妄想中國大陸不會採取行動統一台灣,另一個誤解是,美國無疑會保衛台灣。賴清德應看看其他衝突,美國如何為之。
◆  中国Global Times, 2024-10-11 賴清德自喻「務實台獨工作者」實則「務實戰爭引爆者」
◆  中国China Daily, 2024-10-11 賴清德說的「互不隸屬」是「兩國論」的典型表達上任僅五個月,賴清德言行顯示堅定地走上了戰爭之路。
◆  中国China Daily, 2024-10-12 賴清德顯現出激怒大陸的不計後果的決心在「台獨」道路上已經超越了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等前輩
◆  中国Global Times, 2024-10-10 賴清德的戰略誤判危險、沒有出路賴清德錯誤地認為,大陸要解決經濟挑戰等內部問題,就會容忍其「台獨」言行,但即使在大陸尚未強大的時候,也毫不猶豫地遏制「台獨」、維護統一前景; 賴清德也誤認美國會全力支持「台獨」然而,僅將台視為對抗大陸的槓桿,可能讓台灣成為炮灰。

 

 

 

 


pic.: "評論賴清德" 排名德國MetaGER.de 第1, 2024-8-26, 2024-8-14, 2024-8-8, 2024-7-22, 2024-7-8, 2024-7-1, 2024-6-15, 2024-6-7, 2024-6-1, 2024-5-20, 2024-5-8, 2024-5-2, 2024-4-10, 2024-3-22, 2024-1-1, 2023-12-18, 2023-11-23, 2023-10-25, 2023-9-18, 2023-9-1, 2023-8-29, 2023-8-19

 

 


 

 

 

pic.: "評論賴清德" 排名Duckduckgo 第1, 2025-1-11, 2024-12-21, 2024-11-28, 2024-11-2, 2024-9-25, 2024-9-17, 2024-8-8, 2024-7-22, 2024-4-10, 2024-3-22, 2024-1-1, 2023-12-18, 2023-11-23; No.2 at 2024-8-26, 2024-6-15

 

 

 

 

     國慶演講

◆  英國 Financial Times , 2024-10-10 台灣總統呼籲中国「履行」維護和平的責任。駐台外國外交官表示,的國慶演講比就職演說克制。中国外交部指責賴「蓄意切斷」兩岸間的歷史聯繫; 如果台北無限期抵制統一,將使用武力; 中国先前從未以軍事行動回應台灣總統的全國講話
◆  英國 BBC, 2024-10-10 台灣總統誓言抵制吞併
◆  美國 Washington Post , 2024-10-10
◆  美國 Washington Examiner , 2024-10-11 賴清德國慶演講的很好不幸的是,言語無法擊落飛彈大多數美國軍事和情報分析家認為習近平將在 2030 年之前下令入侵台灣。台灣後備部隊缺乏足夠的訓練和戰備,GDP 2.5%的國防預算只是可悲的笑話。
◆  英國 Reuters, 2024-10-10 中国表示是頑強的「台獨」分子,充滿對抗思維,「盡一切努力拼湊分裂國家的理由」,「不斷尋挑釁滋事,故意加劇兩岸關係緊張」。西方官員警告中可能會舉行軍演以回應他的演講。
◆  美國 Bloomberg , 2024-10-11 賴清德在演講重申「互不隸屬」,北京曾批評這是「尋求獨立的危險信號」。中国批的演講一心推行台獨、為一己政治私利而加劇台海緊張局勢。台灣總統表示將勇敢面對中国的挑戰
◆  法國 AFP , 2024-10-10 在演講後警告,賴清德的「挑釁」將為台灣人民帶來「災難」。
◆  美國 Wall Street Journal , 2024-10-10
◆  歐洲 EuroNews , 2024-10-10 台灣在與中国的緊張關係不斷升級之際慶祝了國慶

 

 

「祖國」

◆  英國Reuters, 2024-10-5 台灣總統賴清德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能」成為台灣的祖國
◆  美國Insider, 2024-10-7 媒體和官員回應,稱賴為「頑固的分離主義分子」,這種犯罪現在可以判處死刑

...一切都使得兩岸關係越來越尷尬,台灣在貿易上仍然嚴重依賴中國大陸。在蔡英文擔任總統期間,台灣每年出口的 43.9% 銷往大陸和香港。中甚至在十多年來一直向台灣提供關稅優惠

◆  美國CNN, 2024-10-7 這突顯了兩岸激烈的歷史競爭。賴清德挖掘歷史來闡明自己的觀點,可能進一步激怒北京

 

 ◆  Economist, 2024-10-3:中国當局稱賴清德是頑固的、對抗性( confrontational)的“分裂分子”,可能會在台海挑起戰爭。自賴清德當選以來,解放軍在台灣週邊部署更多空軍和海軍 軍機,增加了衝突的可能性。台灣很少人知道解放軍巡邏的距離台灣有多近、有多頻繁。台灣海軍司令稱, 披露情勢過多會損害台灣人民的士氣或經濟◆  Brookings, 2024-10-3: 台灣非美國大選重要話題,卻很可能成為新總統花費大把時間的議題,北京可能在未來四年擴大對台壓力,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難以預測,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不會像現任總統拜登一樣公開承諾保衛台灣安全 ◆  CNN, 2024-10-1: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國宴上,習近平強調「祖國完全統一」的決心。作為中國幾十年來最自信的領導人,習近平加大了針對台灣的言論和侵略力度,加劇了兩岸緊張局勢,引發了人們對戰爭的擔憂; 北京將賴清德稱為“危險的分離主義者”,就職以來,緊張局勢不斷升級,雖然賴呼籲中国停止恐嚇

 

◆  GIS Report, 2024-9-30: 清德先生的個性似乎比陳水扁總統冷靜得多,儘管他還沒有表現出蔡英文的風采; 在軟戰術方面,他還有很多需要改進之處。賴清德的強硬態度體現在其結論: 中国曲解了第2758號決議。他的四大支柱計畫(1) 加強國防(2) 經濟安全;(3) 與民主國家並肩、共同威懾(4) 兩岸關係穩定和北京將台灣總統賴清德稱為“危險的分離主義者”,自賴清德五月就職以來,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他在就職期間呼籲中国停止對台灣的恐嚇。◆  National Interest, 2024-9-28:自由中國面臨風險 / 台灣正處於美國和中國之間日益激烈的鬥爭的中心。賴清德上台,導致北京和台北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賴清德的競選綱領不利於北京的利益。  日本Asia Nikkei , 2024-9-26: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建議,賴清德應恢復蔡英文的「謹慎穩健」態度,對中不那麼強硬,因為即使強硬也不太可能軟化北京的鷹派立場 ◆  Brookings, 2024-9-25: 賴清德推動宏偉戰略需要克服日益加深的國內政治分歧以及對台灣福祉的挑戰,例如能源供應限制和勞動力老化。此外,國內政治分歧進一步加深,賴清德需要願意與政治對手分享功勞,並且不那麼尖銳地區分政黨。◆  Crisis Group, 2024-9-26: 兩岸分裂擴大為了避免事態升級,台北應緩和其言辭北京認為賴清德政府的兩岸姿態具有挑釁性,將進一步加強壓力度動態正變得更公開對抗,加劇了台海岌岌可危  美國War On The Rocks , 2024-9-20:  華盛頓正在悄悄關注賴清德如何利用司法起訴前副閣揆&桃園市長鄭文燦的 貪汙腐敗指控以鞏固權力。 台灣民眾黨主席、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因貪汙腐敗指控遭到羈押等,賴清德也遭到批評與抗議他在利用司法迫害對手。華盛頓觀察家很可能擔心賴清德正在破壞司法系統的獨立  Financial Times, 2024-9-19: 自賴清德總統上任以來,解放軍已將台灣附近的巡邏和演習力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因為規模越來越大,因此很難判斷他們何時會從訓練轉向大型演習,從大型演習轉向戰爭

 

賴清德  使台灣政府遭受攻擊

The Jamestown Foundation , 2024-9-30 俄羅斯很快回應賴清德:  賴無權代表中國發言,而應關注和平統一的提議《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割讓面積幾乎是現代德國的兩倍 (Komsomol’skaia Pravda, February 9, 2019)澤東去世後,中國對蘇的嚴厲態度有所緩和。
CNBC (美國), 2024-9-13 親俄羅斯駭客使台灣證券交易所網站崩潰當機,這是親俄羅斯駭客組織對台灣政府發起的分散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的一部分,旨在報復台灣總統賴清德的言論。 這次攻擊針對的是台灣政府和金融單位,包括機場和稅務局cnbc.com/2024/09/13/pro-russian-hackers-crash-taiwan-stock-exchange-website-local-media-reports-.html
Daily Express (英國), 2024-9-3  賴清德用羞辱性的俏皮話(humiliating quip)嘲笑普京,半開玩笑(a tongue-in-cheek speech) 稱他最大的盟友中應該利用俄羅斯「最弱」的機會拿回領土,如果想要更多土地

 


 


pic.: 本網站群 "評論賴清德" 排名Microsoft Bing 第1, 2024-12-21, 2024-11-2, 2024-10-20, 2024-10-15, 2024-10-1, 2024-9-30, 2024-9-25, 2024-9-17, 2024-9-10, 2024-8-26, 2024-8-14, 2024-8-8, 2024-7-22, 2024-7-9, 2024-7-1, 2024-6-16, 2024-6-13, 2024-6-9, 2024-6-1, 2024-5-8, 2024-5-1, 2024-4-10, 2024-3-21, 2024-3-15, 2024-1-26, 2024-1-1, 2023-12-25, 2023-12-18, 2023-11-22, 2023-10-25, 2023-10-13, 2023-10-3, 2023-9-28, 2023-9-18, 2023-9-1, 2023-8-29, 2023-8-19, 2023-8-8, 2023-8-1, 2023-7-31, 2023-7-25, 2023-7-24
 

 

 日本Asia Nikkei, 2024-9-11: 北京對柯文哲的「戲劇」進行了評估權衡,指責台灣總統迫害傾向北京的對手大肆製造「綠色恐怖」柯的民眾黨及夥伴國民黨一直是賴清德不夠老練政府的眼中釘  Financial Times, 2024-9-6: 檢方對鄭文燦柯文哲的迅速行動促使台灣評論人士質疑賴清德是否是在「清理」政治對手,抑或推動反腐敗打擊以贏得民眾支持(同時轉移人們對國內混亂局勢的注意力)。司法院官員表示,檢調通常在審理重大案件之前會向上級徵求意見,特別是涉及既得利益或政客的案件。“在羈押拘留之前,上面會發出信號"  日本Asia Nikkei, 2024-9-5: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指責政府在逮捕前進行政治迫害柯文哲誓言繼續奮戰鬥爭,並強烈指責法律體系和新聞界聽從賴清德領導的民進黨的命令  Associated Press Video , 2024-9-6: 賴清德視察澎湖戰略前哨的陸軍和海軍部隊  Newsweek , 2024-9-5:  回應賴清德稱中国應收回《璦琿條約》失土 俄羅斯外交部指, 賴清德「被美國人推向分離主義」他應該更多地關注台灣經濟  Wall Street Journal , 2024-9-2: Elbridge Colby4月對賴清德說,台灣正處於結果難料的關頭,「美國和台灣必須改弦易轍,否則我們不會有捍衛台灣的真正選項」  US News & World Report , 2024-9-1: 民眾黨創黨者柯文哲受貪污調查審訊後獲釋; 此前檢調人員突襲搜查了他的住家, 辦公室和民眾黨黨部; 民眾黨和國民黨今年聯手推動改革,賦予國會更大的監督權,改革遭到了賴清德總統領導的民進黨的反對,目前正在接受台灣憲法法庭的審查 西班牙 EFE, 2024-8-29: 自從賴清德上台以來,中加強了台灣週邊的軍事活動,並提高對台灣「分離主義者」的威脅語氣; 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和中外交部長王毅北京會晤後,台灣強調,兩岸「互不隸屬」  Reuters, 2024-9-2: 賴清德表示,如果中国想要台灣,也應該從俄羅斯手中要回《璦琿條約》的土地 SCMP, 2024-8-30: 賴清德正重塑歷史來切斷與大陸的聯繫將海峽兩岸重新定位為對手而不是親屬關係 日本 Asia Nikkei, 2024-8-27: 賴清德任期的重要主題將是努力改革經濟、加強台灣防禦能力,以及應對控制立法院的反對黨 Defense News, 2024-8-23: 賴清德總統競選時承諾國防開支將達到GDP的3%。如果立法院本月稍後批准該提案,台灣2025年的國防開支將佔GDP的2.45%,與今年幾乎相同。「我們還需要考慮國家的財務狀況,」國防部說   Financial Times, 2024-8-22: 美國日益擔心中国在台灣週邊軍事活動不斷增加,賴清德缺乏外交經驗,且比蔡英文更難以預測   Reuters, 2024-8-23: 賴清德總統造訪前線島嶼金門時表示,台灣希望繼續其自由的生活方式、拒絕接受中共統治 Atlantic Council, 2024-8-21:賴清德和立法院應共同努力增加國防開支和軍備,確保更多的新志願入伍軍人和應徵入伍者熟悉或受訓使用非對稱系統,例如「刺針」、「標槍」和「魚叉」飛彈  法國AFP, 2024-8-21:賴清德:中「日益增長的威權主義」不會止步於台灣; 北京與俄羅斯在南海、西太平洋和日本海舉行的聯合演習   GIS Report (Geopolitical Intelligence Services), 2024-8-15:国創意施壓,台灣總統賴清德正努力應對,賴風格更加「man」,但缺乏一定程度的 老練成熟 ,兩岸定位已轉為戰略明確。賴追求高端軍武與訓練,但無助於阻止中国「執法」和非致命「灰色」策略逐步強制控制。民調發現賴上任以來已失去近200萬人的支持   Asia Nikkei, 2024-8-15: 賴清德打算增加軍事開支,但政黨政治結構致使短期內很難大幅增加美國對台軍費過度施壓 不考慮台灣民意令人不安,國防不僅取決於軍費開支,還取決於政府的穩定和人民的決心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4-8-9: 台灣總統賴清德宣布國防開支增幅近 6% 的計劃,外國觀察家的共識是,台灣仍然沒有足夠認真對待生存威脅,美國在冷戰期間國防開支通常佔 GDP 的 5% 至 10%  Washington Post, Star and Strips, 2024-8-4: 《零日》劇對台灣人的戰鬥準備程度的悲觀評估觸及了台灣總統賴清德面臨的一個非常現實 的問題。國防部長承認,需要迅速加強培訓,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Bloomberg, 2024-7-30: 台灣總統賴清德承諾與世界民主國家合作對抗中国 ,並將「繼續推動國防自主」和從海外採購武器,這場言論可能加深他與北京的裂痕  

 

◆  Benzinga, 2024-7-30: 在川普發表台灣言論後,賴清德總統表示“中對任何個別國家的威脅就是對世界的威脅”◆  Independent (UK), 2024-7-30: 台灣總統賴清德警告,中入侵造成的全球影響將比烏克蘭戰爭或新冠疫情更嚴重◆  Politico, 2024-7-25: Trump Spooks Taiwan (川普嚇壞了台灣) / 台灣政治階層越來越不安,因為川普若回白宮可能讓台灣成為討價還價籌碼,川普並表示試圖保衛台灣是徒勞無功的 ◆  Associated Press, 2024-7-24: 賴清德總統強調,在「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中,台灣必要繼續模擬敵人襲擊的演習◆  Bloomberg, 2024-7-22: 台灣總統冒著激怒中的風險呼籲「國家認同」,敦促民進黨保護台灣主權拜登一再表示,如果共軍攻擊,美國將支持台灣自我防衛 國民黨立委說,這是賴清德走向專制(despotism)的跡象 ◆  US News, 2024-7-21: 總統賴清德表示,台灣必須保護自己的主權,了解自己的文化和歷史,並否 絕了以前台灣作為「光復大陸」基地的錯誤觀念 ◆  New York Times, 2024-7-16: 新總統賴清德的言論比前任更加尖銳直言不諱中国正在施加更大的軍事和政治壓力 ◆  National Interest (2024-7-13): 台灣需要找到一條避免自滿和歇斯底里的穩定道路。自滿因為台灣人普遍相信,入侵時美國將出手救援 (  ──  歇斯底里」當然是指美國沒來) 在台灣附近建立更強有力的區域安全夥伴關係之前,拜登至少應該重申模糊政策。 Independent, 2024-7-12: 賴清德於 2023 年就任黨魁並在 1 月份選舉中贏得總統寶座時曾承諾打擊腐敗台灣因貪腐調查拘留執政黨前副閣揆 Bloomberg, TIME, 2024-7-11: 創紀錄數量的共機飛越美國劃定的台海疆界,此舉正值新總統賴清德考慮出訪,可能包括在美國停留 Financial Times, 2024-7-10: 上任以來,賴清德一直將改善民防作為首要任務。專家警告稱,台灣對戰爭的準備仍然嚴重不足 National Interest, 2024-7-5: 賴清德說1624 年以來,台灣一直是一個國際實體; 民進黨尋求逃避歷史政府發行的教科書將台灣與中國歷史分開 。但The Struggle for Taiwan一書指從 1683 年到 1895 年,台灣實際上是中國(Chinese empire)的一部分1894-5後,成為日本帝國的部分,1943 年,美國同意日本戰敗後台灣將回歸中華民國  ◆ New York Times, 2024-7-3: 中国扣押台灣漁船,緊張局勢最新升級; Bonnie Glaser: 他們想表明台灣已經無法控制領空和領海,也傳訊號示警賴清德,他已經非常接近紅線,最好不要跨越紅線  日本 Nikkei Asia , 2024-7-2:  国 以近二年來最多的戰機施壓賴清德  Washington Post, 2024-7-1:國防部長:台灣領導及其美國支持者正在以「漸進」的方式追求與中的「分裂」; 習近平和他周圍的共產黨精英的所有聲音表明,北京無意與民進黨和解  Washington Examiner,  2024-7-2: 国 駐法大使: "政府有權隨時驅逐台灣政權..."...這些不祥的言論似乎某種程度表達了習近平對賴清德的不滿  The Atlantic Council, 2024-6-27: 西式西裝的賴清德與軍綠色迷彩服的澤連斯基,都站在地緣政治攤牌的前線,生存都取決於國際軍事、政經支持,特別是美國的支持; 遙遠的俄烏戰改變了台灣人的風險認知, 烏克蘭人有足夠的勇氣、準備和意志,台灣人自問:“我們也是同樣的料嗎?” New York Times, 2024-6-27: 賴清德發誓要維護台灣的民主,遭到北京的譴責。北京發布了新規定,要求處決「頑固」台獨支持者。 有些人質疑華盛頓及本國政府是否不必要地激怒了北京 Asia Society, 2024-6-26: 與蔡英文謹慎和戰略乏味的措辭不同,賴清德就職演講更強調兩岸的差異,首先是政治差異   Washington Examiner, 2024-6-24: 賴清德的聲明令人震驚:中如果不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進行交流和對話,兩岸關係只會越來越疏遠 Wall Street Journal, 2024-6-23: 賴清德三月表示,目標要讓台灣成為「民主無人機供應鏈的亞洲中心」; 台灣擁有製造無人機的專業知識,現在是一個生產規模的問題 CNN, 2024-6-21:毫不掩飾對總統賴清德的不滿,稱他是“分裂分子”,威脅要對「頑固」台獨分裂分子判處死刑  Bloomberg, 2024-6-21:国發布法律意見書 推動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以及與其他國家進行官方交往和軍事接觸可能導致有罪判決,從監禁到死刑。但 該意見書並未提及賴清德或蔡英文的名字

 

 

台灣拳擊選手林郁婷   參賽奧運爭議

美國 TIME, 2024-8-2 包括關鍵意見領袖、哈利波特作家J.K. Rowling等人公開質疑並加倍反對具有XY 染色體的台灣運動員林郁婷等參賽奧運,賴清德的發言人稱,林「展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克服了在世界舞台上公平競爭的疑慮,你們的決心鼓舞了全國」。國家報紙《自由時報》批J.K. Rowling無法區分其中的差異,該專心寫小說去 msn.com/en-us/sports/boxing/jk-rowling-s-olympic-gender-insanity-offends-taiwan/ar-BB1r4sGS?ocid=BingNewsVerp Koh Ewe
英國 Independent , 2024-8-2 台灣總統府秘書長表示,林女士「因為自己的外表和過去的爭議判決而受到羞辱和言語欺凌,是錯誤的」 前總統蔡英文表示,林“面對挑戰時無所畏懼"。郁婷沒有接受睪固酮檢查,也不自認是跨性別或雙性人。 國際奧委會: 每個人都有權不受歧視從事體育運動國際拳擊協會譴責巴黎奧運會 對“資格不一致”的認定
美國 Washington Examiner, 2024-8-2 郁婷被診斷出性發育差異(DSD),這指一個人有XY 或XX染色體卻沒有對應的身體性徵。從 性染色體來看,林是生理上的男性,但很難知道在比賽中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與男變女跨性別運動員相同的優勢,因為她的睪固酮水平和生理發育詳細資訊尚未公開。國際拳擊協會表示: 郁婷未達到資格標準,並且被發現比其他女性運動員具有競爭優勢。 此事件再網路上引發巨大爭議,美國「拯救女性運動」表示,這關乎是否將男變女跨性別運動員納入女子運動的辯論washingtonexaminer.com/policy/healthcare/3108889/what-is-dsd-sex-genetics-olympic-boxing-controversy/   
Gabrielle M. Etzel

 

 

赴大陸旅遊    台灣發布警告

美國Fox News, 2024-6-27 中国誓言處決台獨 分子後,台灣發布赴大陸旅遊橙色警告(建議避免不必要的旅行) ; 台灣總統賴清德表示,中国「無權」追捕台灣人民
美國Bloomberg, 2024-6-28 海峽兩岸的旅遊一直難以恢復,去年前往大陸的台灣人比2019年下降了56%。新的緊張局勢不太可能促進此類交流。中国 抨擊台灣新總統賴清德是“台獨分子”
英國Reuters, 2024-6-29 中国告訴台灣人 可以「興高采烈」地來大陸
中国Global Times, 2024-6-28 民進黨對大陸旅遊警示  純屬「政治操弄」恐嚇民眾; 懲治「台獨」司法文件不是面向絕大多數台灣同胞,而是針對極少數頑固「台獨」分離主義分子犯罪。 

 

  New York Times, 2024-6-17:「疑美論」重新流行起來,尤其是認為不必要地與北京對抗的選民。「 賴清德520演講都是赤裸裸的台獨宣言」,中国專家說 “在台獨道路上越走越深遠,只會帶來更大的危險” Financial Times, 2024-6-16: 賴清德呼籲軍隊擺脫黨軍的傳統,軍隊根深蒂固的文化阻礙了更徹底的轉型,許多軍方高層仍然拒絕接受只關注台灣而不是大中華的身份,黃埔校友台灣會長表示民進黨對黃埔老兵“反感”,因為它試圖“去中國化”,否認抗日戰爭的貢獻 日本 Nikkei Asia, 2024-6-14: 中国不給賴清德任何蜜月期  美國 Voice of America, 2024-6-13: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專家:至少目前看來,北京的做法其實是依賴華盛頓來讓即將上任的賴清政府走上更溫和的道路 美國 TIME, 2024-6-13: 賴總統在專訪中回答時代雜誌  -  兩岸尊嚴和平等」是指  1.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  2.互利互惠  3. 增進兩岸人民的福祉,朝向和平、共同繁榮... 人民利益應該至上,這是民主運作的原則;因此,政黨應該將國家利益置於自身利益之上。 國內經濟 - 推動產業升級、經濟轉型;  發展三步1. 用技術應對全球智慧科技時代  2. 壯大航太事業(中低軌衛星和無人機),探索海洋   3. 助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美國 VOA, 2024-6-13: 台灣的未來,至少在未來四年,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島上新總統賴清德的行動   Nikkei Asia (Japan), 2024-6-10: 台灣最大的反對派政治家之一警告新任總統賴清德不要“挑釁”激怒中 Neue Zürcher Zeitung (Swiss), 2024-6-6: 賴清德想領導台灣走向獨立。澳洲專家認為中對台灣的攻擊也將導致南海衝突,以及北韓對南韓的攻擊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 2024-6-6:  賴清德表示將對中更強硬,以及北京對台強硬的立場, 所有跡像都表明,兩岸的緊張局勢將會加劇。 目前北京不想讓兩岸成為美國大選的焦點,但到 2025 年局勢可能會升級 Times of India, 2024-6-7: 向印度抗議莫迪總理發給賴清德X郵電 Newsweek, 2024-6-6: 北京可能會繼續向台灣施加壓力對賴清德進行測試  CNN, 2024-6-4: 賴清德表示:台灣藝人不是第一次被迫在中表明政治立場,我們應該理解並給予他們同理心。北京駁斥脅迫的說法,「這些都是真感情的自然表達」 Newsweek, 2024-6-4: 台灣總統賴清德和蔡英文都刻意避免徹底宣布獨立,而是將台灣描述為一個已經獨立的國家。華盛頓在中攻擊時是否會投入軍隊保衛台灣方面,一直保持著數十年來謹慎的模糊政策 Washington Examiner, 2024-6-4: 賴清德 5  20 上台後,過去八年來兩岸的冷淡關係   變得更加冷淡 Reuters, 2024-5-31: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對賴清德總統就職之後中在台灣附近的軍事活動表示擔憂 USNI News, 2024-5-31: 賴清德呼應蔡 英文,並補充說:「全台灣人民必須團結起來保衛我們的國家;各政黨都應該反對吞併保護主權;任何人都不應抱持放棄國家主權以換取政治權力的想法 Washington Examiner, 2024-5-31: 拜登沒有派出政府官員參加 賴清德的就職典禮,但派出了前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 前總統布希的副國務卿、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 Newsweek, 2024-5-31: Bonnie Glaser預計台灣周圍將出現更多軍演,旨在警告賴清德政府不要採取獨立行動 Washington Times, 2024-5-29:《聯劍2024A》軍演 是向台灣總統賴清德發出的戰略訊號,讓他知道,無論發生與否,他執政的每一天都將面臨入侵的威脅。習近平和中國共產黨押注這將對賴產生巨大的心理影響 ,也許他會在壓力下屈服,或者他會犯錯誤,給北京提供入侵台灣的藉口。 SUN (Malaysia), RT, 2024-6-1: 主張與中國正式分離的台獨強硬派賴清德發表了挑釁性的演講,北京正在表現出願意為台灣而戰,並在為不可避免的後果做準備

 

CSIS, ChinaPower Project , 2024-5-25: 專家認為,中軍演促進對台灣利益的效用正在減弱。CSIS 2023 年底調查發現, 較多台灣專家認為,中對 賴清德獲勝的最激烈反應是高度強制性的非軍事行動,而不是大規模的包圍台灣軍演
 

  CSIS - 官員和官方媒體對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提出了六種不同的批評
 
  1.  它歪曲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不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宣揚兩國論,並為中國貼上外國標籤;
  2.  尋求外部介入和乾預,支持台獨,使台灣成為西方的棋子;
  3.  企圖以民主為幌子,追求獨立,破壞和平穩定;
  4.  誇大並煽動中國的軍事威脅;
  5.  它使台灣輿論成為針對中國的武器;
  6.  不能準確反映台灣主流民意

 

CNBC, 2024-5-24: 賴清德可能會“變得更加大膽”,進一步背離蔡英文相對謹慎的立場,並依他台獨的本能行事  ◆ AFP, 2024-5-24: 北京警告台灣領導人賴清德正在將自治台灣島推向戰爭   New York Times, 2024-5-22: 中国對賴清德所說雙方「互不棣屬」對台灣民主的強調以及對中威脅的警告感到憤怒,並指責賴推動正式台獨  ── 中国宣布「懲罰」之圍台軍演  ◆ Financial Times, 2024-5-22: 賴清德關於主權的語言已經偏離了他更為謹慎的前任所走的道路 Washington Post, 2024-5-20: 台灣新總統賴清德宣誓就職,民進黨已將台灣民主轉變為抵禦中侵略的堡壘,普遍認為,與蔡英文相比,賴清德的政策可能更具挑釁性。華盛頓已就賴就職演說內容與台北進行了非正式磋商,就像前任一樣 New York Times, 2024-5-20: 國際環境讓賴清德陷入比 2016 年的蔡英文更加困難的境地, 透過實力實現和平將成為他的立場,許多台灣民眾希望與北京保持穩定的關係,專注於解決經濟和社會弊病但習近平不太可能接受賴的談判條件

 

 

賴清德的就職演說

L.A. Times, 2024-5-20
yahoo.com/news/taiwans-president-calls-peace-amid-145319105.html
台灣新總統在與中關係脆弱之際呼籲和平 ,可能會讓一些外國政府放心他不會追求台獨,但這對安撫中沒有什麼作用。  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很大程度表明他計劃繼續蔡英文的政策,試圖塑造實用主義和可預測性的形象
BBC, 2024-5-21
yahoo.com/news/stop-threatening-taiwan-president-william-060149657.html
警告說,台灣新領導人「必須認真」考慮和平發展還是對抗。64 歲的新總統將嚴格遵循前任總統的公式; 如何與北京打交道將是決定他總統任期的最大問題
Reuters, 2024-5-21
yahoo.com/news/chinas-foreign-minister-calls-taiwans-102611047.html
外交部長稱台灣新總統“可恥”、背叛國家、背叛祖先的醜惡行徑令人不齒。”賴清德和他的前任蔡英文一樣,表示只有台灣人民才能決定他們的未來,拒絕北京的主權主張。
CNN, 2024-5-20 表示,「台獨是死路一條。無論打著什麼幌子、什麼旗號」; 民進黨拒絕認可所謂“92共識”─ 兩岸同屬一中,但可有不同的解釋;  北京認為這種默契是對話的先決條件。隨著賴清德就任,兩岸官方溝通不太可能恢復
Politico, AP, 2024-5-20
yahoo.com/news/lai-ching-te-inaugurated-taiwan-024228911.html
賴清德早期更像是煽動者。 2017年,他稱自己是“台獨務實工作者”,招致北京的譴責。此後他的立場軟化了,現在支持維持台海現狀以及與北京進行談判的可能。
Next Shark, 2024-5-21 台灣新總統告訴中停止威脅,“面對台北存在的現實”

more

Reuters, 2024-5-20: 賴清德面臨的是憤怒且高度懷疑的中(認為他是“分裂主義者”),以及脾氣暴躁的議會,反對派正緊鑼密鼓地挑戰他。前日立委們就議會改革互相拳打腳踢、尖叫。週二可能會發生更多戰鬥   Washington Examiner, 2024-5-20: 賴清德是深綠派、比拜登更自由( liberal ) 賴已表現出「願意向北京發出務實的信號,這實際上是蔡英文做法的延續」,基本邏輯非常相似  ◆ Economist, 2024-5-16:  台灣新總統賴清德面臨中加劇的脅迫;對日本、台灣和菲律賓的強勢行為可能有引爆衝突之風險   Reuters, 2024-5-16: 即將上任的 賴清德總統面臨憤怒的中和分裂的立法院 Economist, 2024-5-16: 即將上任的總統賴清德將面臨新挑戰    ──   如果你想讓世界幫助你對抗強勢的鄰國,你自己必須先猛烈反擊   Yahoo, Bloomberg, 2024-5-15: 北京制裁五政論名嘴,並推出懲罰「台獨分子」的法律,向賴清德施壓 說賴 必須在和平和「挑釁對抗的邪惡道路之間作出選擇」 War On The Rocks, 2024-5-15: 澤倫斯基成為烏克蘭抵抗運動的有力象徵; 美國曾試圖說服他搬到西部,可受到更好的保護, 但他拒絕  ──  「我需要彈藥,而不是搭便車」;  台灣領導也需要毅力來應對可能遭受的攻擊 The Hill, 2024-5-15: 白宮將派遣一個非官方代表團參加賴清德總統的就職典禮。此舉肯定會讓中感到不安,但在兩國試圖穩定關係之際,不太可能引起北京的過度反應 Brookings, 2024-5-14: 賴清德並不是專注台獨的狂熱分子,他希望連任故幾乎肯定要轉向政治光譜的中心,賴首要任務是改善新一代的生活條件和前景,支持科技產業取得進展,另一個關鍵問題是中可能加大軍事壓力,他需要謹慎而巧妙地執政 Foreign Policy, 2024-5-12: 賴清德將台灣的成功定義為總統訪問白宮。這是一個挑戰  ──  拜登政府立即要求賴清德解釋,因為美國明確表示,這不是兩國關係的運作方式。賴願意碰碰運氣。即將就職之際,他面臨嚴重分裂、動盪不穩(volatile)的民意以及較少數席位的立法院 Reuters, 2024-5-8: 台灣稱其軍隊已準備好應對中国在新總統賴清德就職典禮前後的行動 Reuters, 2024-5-6:  蕭美琴和賴清德 - 承諾繼續蔡英文總統的國防自給自足和現代化計劃 ; 蕭演講的聽眾中有川普駐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大使James Gilmore; 他表示,美國盟友正在「故意對川普注入恐懼」 SCMP, 2024-5-9: 賴清德引述岸田文雄「台灣安全是全球問題」和安倍「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等言論,遭到中國大陸猛烈抨擊討好日本、背叛台灣的邏輯   Reuters, 2024-4-27: 賴清德表示只有台灣人民才能決定他們的未來 Reuters, 2024-4-25: 賴清德多次提出與中對話,但遭到拒絕。北京一再表示,只有承認台海兩岸都是「一個中國」的部分,談判才能進行,這得到國民黨的支持,但遭到賴清德和蔡英文的拒絕。賴清德表示新的國家安全團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新國防部長表示首要目標是讓海峽對岸的計算複雜化,使可能的行動儘量延遲   NHK, 2024-4-25: 國安與外交團隊首長的任命顯示賴清德將維持即將卸任政府的對美和對中外交政策 Lowy Institute, 2024-4-24: 儘管北京一再呼籲美國停止軍售,但沒有跡象顯示如此,特別是在主張與美國建立更密切關係的賴清德執政期間。除非賴清德放棄追求台獨,否則灰色地帶戰略的軌跡預計將繼續升級  AFP, 2024-4-23: 台灣即將上任的總統賴清德表示,美國數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計畫將加強威懾; 近年來,中国加大了對台軍事和政治壓力,幾乎每天都派遣戰機和海軍艦艇出現台灣四周  Economist, 2024-4-18: 中国正在與台灣下任領導人對話,但不是直接對話... 會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後,馬英九臉書發文稱,習近平「向我們伸出了橄欖枝」,希望台灣準總統賴清德能「人民優先,務實應對」 SCMP, 2024-4-19: 賴清德上任後可能採取「低調」和「溫和」的兩岸政策,不太可能很快宣布「法理台獨」。但從長遠來看,可能帶來與大陸經濟脫鉤等「高」風險,甚至「引發海峽重大意外事件」的「極高」風險 Wall Street Journal, 2024-4-15: 白宮擔心賴清德更可能以極端言論激怒北京,拜登政府希望看到台灣政策的連續性,賴清德新任命幾乎與前任相同的國安團隊有助讓白宮放心,對北京的態度不太可能大幅改變; 軍方可能加速非對稱能力方面的支出,這是華盛頓許多人所呼籲的 New York Times, 2024-4-10: 中国「當前的重點是推動賴賴清德政府對兩岸關係更寬鬆的政治立場」。 北京拒絕賴清德的對話建議,但向馬英九示好,因他們接受北京要求的關係框架 Chicago Tribune, 2024-4-2: 賴清德誓言要維護台灣事實上的獨立於中國,並進一步與其他民主國家結盟。習近平告訴拜登,台灣仍然是“不可逾越的第一條紅線”,並強調北京不會容忍台獨勢力的分裂活動以及“外部縱容和支持” Taipei Times, 2024-4-12: 賴清德接見the Project 2049 Institute代表團時表示,台灣將努力成為一股“向善的力量”(force for good) SCMP , 2024-4-4: 台灣7.4地震造成的傷亡相對較小,但強度足以引起國際關注 ,是賴清德領導能力的考驗。然而, 與中國大陸的關係預計仍將是他的主要挑戰,北京預計將加大軍事和外交壓力 New York Times , 2024-3-31: 賴清德先生表示,台灣的地位不會發生重大變化,他希望與中国進行對話。但他的政黨拒絕北京的正式談判條件,尤其是「一個中國」,即使雙方對「一中」的含義存在分歧。民進黨稱這是中国對台灣主權主張的言論陷阱

 

Reuters , 2024-4-1:  由於賴賴清德拒絕接受北京關於台灣是「一個中國」一部分的立場,中国將對民進黨候選人的支持描述為對戰爭的投票。賴一直堅稱並不尋求改變現狀,即台灣享有事實上的獨立,但官方外交承認非常有限  ◆ New York Times , 2024-3-24: 中国領導人深感討厭的政客  ──   賴清德就職演說中的任何和解信息都不太可能改變中国的戰略:灰色地帶行動都將更加激烈。更大規模、威脅性的軍事行動是可能的,特別 在賴清德就職後 The Hill,  2024-3-19:  賴清德贏得了前所未有的第三個四年任期總統,北京可能已經得出結論,與台灣「和平」統一的前景已經耗盡,現在有必要使用武力實現其目標 Newsweek,  2024-3-16: 擔心賴清德宣布獨立而引發戰爭的擔憂都是多餘的。他缺乏這樣做的意願和能力。競選過程中,他一再表示放棄正式獨立,並承諾維持現狀。在台灣的政治體制中,總統也缺乏宣布獨立的權力。民調顯示,只有 4.5% 的台灣民眾支持立即宣布獨立 Bloomberg,  2024-3-7:   賴清德在台灣總統選舉中獲勝,北京也遭受了挫折,共產黨領導層譴責賴清德是尋求正式獨立的「麻煩製造者」。 East Asia Forum,  2024-3-9: 住在印度達蘭薩拉的達賴喇嘛寫信給賴清德表示祝賀。他也祝福賴清德成功地「實現台灣人民的希望和願望」。蔡英文回信感謝達賴喇嘛。 Daily Express,  2024-3-8: 隨著台灣下一任賴清德總統的就職日期臨近,中對台灣的敵意變得更加敵視,採取更強硬的措辭。中視賴清德為台獨的煽動者 Deutsche Welle,  2024-3-6: 北京稱賴清德為“危險的分裂分子”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2024-3-5: 北京正在加大對台灣新當選總統賴清德的壓力。然而,北京並沒有依靠常規軍事或經濟壓力,而是採用了多方面的脅迫手段來表達對選舉結果的不滿; 中国改變與台灣現狀的努力可能會導致無意的衝突 賴清德可能會在五月上任後偏離現任台灣總統蔡英文的外交和兩岸政策,從而暗示進一步轉向獨立。 Reuters,  2024-3-5 賴清德贏得台灣總統選舉後,中國共產黨第四號領導人王滬寧在高級別台灣政策會議上表示,中將「堅決打擊」台灣獨立的努力。往年年會上的發言只是宣誓「堅決反對」台獨 The Hill,  2024-3-5 賴清德當選為下一屆總統,民進黨的綱領堅稱台灣已經獨立於中國。 New York Times,  2024-2-22: 「我們面臨著快速變化的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以及來自中国的巨大壓力以及外交、軍事和經濟脅迫,」賴清德對Mike Gallagher等議員們說台灣將繼續加強軍事力量,“但我們也希望美國和志同道合的國家也能繼續支持台灣"。中国 不是蔡英文的朋友,但它似乎對賴更加敵對,中国 已經表示與新總統談判的空間很小  ◆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24-2-9: 台灣政治悄悄發生的重要轉變將對兩岸關係產生重大影響; 懸浮( hung )議會將增加民進黨執政的難度,也將嚴重考驗新總統的政治技巧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4-2-8: CFR 的 Sacks:在賴的總統任期內,蔡英文的政策可能會延續,包括進一步增加國防預算和發展國內國防工業 賴清德在2024 年勝利演講中呼籲與中國重新開啟對話以“取代對抗”,並承諾維持“兩岸現狀” The Dartmouth,  2024-2-9: 迄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賴清德勝選的反應相對克制, 隨著暴力統一的可能性即將出現,以及台灣在貿易和民主化方面日益增強的全球影響力,北約成員國必須共同努力保護台灣的自治。我們絕不能將中視為僅靠軟實力(即制裁)就能輕易施壓的次要大國 SCMP, 2024-1-28: 川普(的不可預測性和「美國優先」)可能是賴清德面臨的最嚴峻挑戰 Semafor, 2024-1-26: Lev Nachman : 北京可能會選擇在賴清德 5 月 20 日就職典禮臨近時採取下一步行動 Semafor, 2024-1-24: 根據Foreign Policy, 執政黨缺乏主張不對稱戰爭和「豪豬戰略」的軍事指揮官, 國安官員歷來呼籲以重型坦克、潛艇和戰機加強防禦,「華盛頓認為台灣不需要這些」; 準總統賴清德還必須讓關心生計而 非備戰的年輕人相信,入侵威脅真實存在,而他們將是第一道防線  National Interest, 2024-1-24: 川普執政,華盛頓犧牲台灣與中達成有利於美國經濟的協議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台灣的不幸命運是,它永遠容易遭到美國的背叛。這種危險可能正在增加。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2024-1-24: 2024台灣大選結果顯示,大多數選民支持民進黨以外的政黨,這表明民眾對探索兩岸關係的不同方式持廣泛開放態度。

 

 

 

 


 

       
pic.: "評論賴清德" 排名Lycos 第1, 2024-11-28, 2024-11-1, 2024-9-25, 2024-8-14, 2024-7-22, 2023-9-1, 2023-8-24, 2023-8-4
 

 

 本網頁資料來源

 


 

       
pic.: "評論賴清德" 排名SearchEncrypt 第1, 2024-11-28, 2024-11-1, 2024-9-25, 2024-7-22, 2023-8-25, 2023-8-4
 

 

 

 

 

 

pic.: "評論 賴清德" 排名US Yahoo 第1, 2025-1-11, 2024-11-28, 2024-11-2, 2024-8-26, 2024-7-23, 2024-7-7, 2024-6-30, 2024-6-15, 2024-4-10, 2024-3-22, 2024-1-1, 2023-12-25, 2023-12-18, 2023-11-23, 2023-10-25, 2023-10-13, 2023-10-3, 2023-9-28, 2023-9-1, 2023-8-21,  2023-8-8, 2023-7-30

 

 

 

Local News 台灣新聞: 

♣ 美國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5-5-20): Chinese state-run media responded to William Lai's speech labeling China as "foreign hostile force" by publishing a cartoon depicting Lai as a green parasite, while Taiwan was depicted on fire, surrounded by Chinese military platforms.: 中共官媒針對賴清德稱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刊登了一幅漫畫,將賴清德描繪成一隻綠色寄生蟲,台灣成一片火海,周圍環繞著解放軍軍事平台
♣  美國PBS (2025-4-3):The U.S. says China's exercises are practice for a blockade of Taiwan. Part of those exercises, this cartoon. Taiwanese President Lai Ching-te is a parasite who will be barbecued as Chinese weapons strangle Taiwan.
卡通 是軍演的一部分。台灣總統賴清德被畫成寄生蟲,當中共扼殺台灣時,賴成為BBQ烤肉。
♣  美國CNN (2025-4-1): China's PLA released a series of propaganda videos after announcing the latest drills, including one that depicts Lai Ching-te as a green cartoon bug and calls him a “parasite” hollowing out the island.
♣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5-6-6):  In the "Strait Thunder 2025-A" drill, 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known as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released a series of posters and animated videos. One video depicted Lai as a parasite squeezed between a pair of chopsticks above a burning Taiwan. It accused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of colluding with foreign forces—an unusually explicit targeting of the country’s political leadership.這是對台灣政治領導層不同尋常的明確攻擊
♣  英國The Telegraph (2025-4-1): PLA showed Mr Lai as a green insect who appears to give birth to other insects, before being held by chopsticks above a burning Taiwan. “Parasite poisoning Taiwan island. Parasite hollowing island out. Parasite courting ultimate destruction.”Taiwan Defense Minister said: "such rhetoric was not conducive to peace and “shows their provocative character”.
解放軍將賴先生描繪成一隻綠色的昆蟲,似乎正在生 出更多昆蟲,賴被筷子夾在燃燒的火焰上方。 “寄生蟲毒害台灣。掏空台灣。寄生蟲最終會走向毀滅。”台灣國防部長表示:“這種言論不利於和平,‘顯示挑釁’"。



☉  繼續閱讀更多  ☉
 本網頁資料來源

 

 


 



 

pic.: "評論 賴清德" 排名Yahoo Taiwan第1, 2025-1-11, 2024-7-21, 2024-6-15, 2024-4-10, 2024-3-22, 2024-1-1, 2023-12-18

 


 

 

 

 


pic.: 本網站群"評論賴清德" 排名徳國Ecosia 第1, 2024-11-29, 2024-11-2, 2024-9-25, 2024-9-17, 2024-8-26, 2024-8-8, 2024-7-22, 2024-7-9, 2024-7-1, 2024-6-15, 2024-6-8, 2024-5-1, 2024-4-10, 2024-3-22, 2024-1-1, 2023-12-18, 2023-11-23, 2023-10-25, 2023-10-13, 2023-9-27, 2023-9-18, 2023-9-1, 2023-8-29, 2023-8-19, 2023-8-8, 2023-8-5, 2023-7-27


 

 

   source

 


 

 


pic.: "評論 賴清德" 排名Duckduckgo 第1, 2024-7-21, 2023-9-27, 2023-9-18, 2023-9-1, 2023-8-29, 2023-8-21, 2023-8-18, 2023-8-8


 

 

 

 

 

            

pic.: "評論賴清德" 排名瑞士Swisscows 第1, 2024-3-22, 2024-1-1, 2023-12-18, 2023-11-23, 2023-10-25, 2023-10-13, 2023-9-27, 2023-9-18, 2023-9-1, 2023-8-21, 2023-8-8, 2023-8-5, 2023-7-30, 2023-7-27

 

 

 

 

 

pic  賴清德過境美國  在紐約引發抗議活動, France24 Taiwan will not back down amid China threat, VP says on US visit (msn.com)

 

 本網頁資料來源

 

 

 

   外媒    柯文哲侯友宜郭台銘

 

 

 

 

 本網頁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