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台灣新聞
Local news
(below) ☉
評論賴清德(主頁)
|
「五五分」 |
|
| 聯合報2025-10-1面對美方勒索式談判,鄭麗君絕不可棄降;連《金融時報》都批評,川普連黑幫老大都不如。 | 聯合報2025-9-30美國商業部長對台極限施壓;美國打造的矽盾,保護的不是台灣,而是美國本土利益。 |
| 中時2025-10-1藍白籲政府硬起來不能簽喪權辱國協議,否則就是賣台 | 經濟日報社論2025-10-1從過去「因為需要台灣的晶片,所以保護台灣」,到現在「因為可能保護不了台灣,所以必須減少依賴台灣」,這樣的敘事轉變,顯示傳統矽盾思維正在破產 |
| 中時2025-9-30從蔡英文到賴清德執政,為了抵制大陸,無論軍事還是經濟都已高度依賴美國。現要台灣讓出半導體大片江山,來換取對美出口較低的關稅。 | 中時2025-9-30矽盾擴及全球,半數製造移美勢必削弱保護力,半數產能大量移轉到美國,後續引發的首先就是供應鏈跟著外移,經濟是沉重的打擊。 |
| 旺報2025-10-1美中關係可控格局下,台灣「戰略資產」價值降低 | 聯合報2025-9-30民進黨立委表示,台灣的優勢來自完整的聚落效應,從人才、供應鏈、上下游基礎設施到經驗累積,這些在美國本土短時間內是無法複製的。 |
| 中時2025-9-30台積電規劃的6座晶圓廠全數落成,美國可以達到百分百的自給自足,美國想要的可能是在美國複製台灣半導體供應鏈 | 中時2025-9-30一旦晶片的戰略價值被稀釋,台灣重要性也可能被邊緣化。更嚴重的是,如果台灣內部還是一味強調「不能懷疑美國」 |
| 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930000379-260118?chdtv 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0930001736-260410?chdtv | |
|
颱風吞噬光復鄉 |
|
|
◆賴清德政府堅稱馬太鞍溪堰塞湖是「溢流」,而非「潰壩」,明顯避重就輕。目前堰塞湖水量只剩先前的七分之一,高度剩二分之一,其實就是「潰壩」。政府堅稱「溢流」,只是為迴避自己評估錯誤、規畫不足之失,以便把責任推給地方執行疏散不力。 |
◆ 中時 社論, 2025-9-24: 洪災有兩大誤區,第一是中央的預測模型失準,以為只會溢流,卻未料多處潰堤。第二是地方進行撤離和疏散,卻又依據預測,認為沒有那麼嚴重... |
| ◆ 聯合報 社論, 2025-9-26: 此時應先把握黃金七十二小時搜尋失蹤者。其次,災民多達近萬人,需要中央與地方協調。至於責任的釐清,眼前不是政治文宣戰及口水戰的時機。 | ◆賴總統又被罵了。災民需要的不只是行政命令的下達,更是心理上的撫慰 |
| ◆馬太鞍溪的堰塞湖形成後,它所造成的土石壩體的所有參數,包括它的高度、厚度、堰塞湖的深度、體積,水流的流速,以及溢流的機率、可能潰決的閥值等,都不是一個地方政府有能力處理的,地方只有被動地配合負責一些遷離居民等的作為及措施。因此,它的主責者是中央相關部會,殆無疑義。 | ◆救災黃金72小時 綠委忙著建議透過媒體或第三方釋出「具殺傷力的訊息」,彷彿散播政治病毒。 |
| ◆傅崐萁質疑,他早在八月十三日就要求中央整建馬太鞍溪堰塞湖,農業部長陳駿季當時表示「沒有立即潰堤的危險」 | ◆ 自由時報馬太鞍堰塞湖中央地方會議 花蓮縣府派沒事權者參加還一問三不知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5188899自由時報9/22上午7時堰塞湖通報單! 紅字明載建議花蓮即刻撤離 |
| ◆以馬太鞍溪堰塞湖的規模以及衝擊預估防範,都不是一個地方政府有能力處理的,地方只有被動配合,負責一些遷離居民等的作為及措施「疏散責任」問題爆發爭執這就要民眾以智慧明辨是非了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925000522-260109?chdtv | ◆這次中央要求採「垂直避難」,災民不往外撤,而是往建築物高樓層暫避洪水及土石流,直到21日晚上才通知1天內要撤離8000人,「我們警消是神仙嗎?」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0925001611-260405?ctrack=pc_main_recmd_p02&chdtv |
| ◆陽交大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認為,這次風險通報,從中央與地方都沒有讓民眾充分了解,只靠細胞廣播太過簡單,民眾沒感覺,更一次凸顯防災體系頭重腳輕的問題。中央則有兩大疏失,一是輕忽颱風季節雨大,二是當地方人力不足時,沒有設法介入協助。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925000464-260118?chdtv | ◆ 英國 BBC, 2025-9-24: 「毫無警訊」— 颱風「樺加沙」席捲台灣後,身處險境的居民被致命洪水淹沒,堰塞湖潰決是大規模破壞的主要原因。倖存者表示,災難發生前,他們沒有收到當局的預警。未能妥善疏散居民是災難變得如此嚴重的因素之一,官員原本預計洪水需要兩個小時才能到達下游的居民區msn.com/en-us/news/world/no-warning-residents-reel-from-deadly-flood-after-typhoon-bursts-taiwan-lake/ar-AA1Nf5Pi?ocid=BingNewsVerp。 |
| 賴總統聲望遭遇空前打擊,民怨如火山噴發,近三個月民調共下滑十六個百分點當年黨外人士對抗威權體制,民進黨如今卻化身新威權體制,黨國一體、濫用司法,民進黨似乎變成當年自己最討厭的模樣。udn.com/news/story/7338/9035484?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_v2 | 賴清德機要的總統府前諮議比詐欺犯判五年的刑期還低;柯文哲被羈押一年;還被求刑廿八年半「柯文哲是犯了什麼滔天大罪嗎?比賣國罪還要重嗎?」 |
| 賴清德總統高舉「價值外交」旗幟,外交困境正逐漸轉化為內政包袱。國內物價高漲、房價居高不下、能源轉型等民生議題壓力節節升高,... 無法紓解生活壓力,人民的不耐快速累積中udn.com/news/story/11091/9033548?from=udn_ch2cate6643sub11091_pulldownmenu_v2 | |
| 聯合報2025-9-9川普翻轉抗中戰略,從「印太抗中」退回到「美國國土保護」。賴清德勿拿筆尖戳槍口 | 民眾無疑希望兩岸情勢降溫,維持溝通管道,有助於避免擦槍走火;不過,對於賴政府能否修復兩岸關係抱持悲觀。udn.com/news/story/8625/9020218?from=udn_ch2cate6638sub8625_pulldownmenu_v2 |
| 本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八成八民眾支持兩岸應該溝通交流,有六成三民眾不滿意目前賴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主要原因,就是賴總統一年多來不斷升高兩岸緊張,故意忽略或切斷兩岸間的歷史和文化關係,同時緊縮陸配、赴陸藝人及一般民眾的言行管制,導致台海之間嫌隙不斷。 | 大罷免後,民眾期盼政治放兩旁、民生擺中央。 |
| 賴總統雖然嘴巴喊「以戰逼和」,結果卻像「以戰逼戰」,兩岸恐陷入敵意螺旋。 | 諷刺的是,賴總統拋棄的抗戰話語權,習近平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來作為與川普通話的墊腳石。 |
| 有六成民意不滿民進黨,剩下的民眾中還有很多是不表態的,可能僅二成至三成民眾毫無保留支持民進黨,這是非常重大的政治訊息,也可能是民進黨始料未及的,大家希望民進黨以理性態度處理兩岸關係,但民進黨卻是完全深陷意識形態的泥沼跟囚籠中,讓很多淺綠的支持者都受不了 | 賴清德政府揮屠刀惡鬥,指責藍營縣市長有地方包圍中央的心態,如何與民休養生息? |
|
聯合報, 2025-9-6, 9-6, 9-3, 9-4, 9-4, 9-1, 8-31, 8-30 |
|
| ◆ 聯合報:賴清德的盤算很清楚,他明白政策可能推不動,只能靠論述取勝。他需要的不是謀士,而是一支宣傳團隊。然而,「話術治國」能撐多久? udn.com/news/story/7338/8987043?from=udn-catehotnews_ch2 | ◆ 聯合報:賴清德「團結十講」暗示台灣內部存在各種「雜質」,必須打掉。 「團結之旅」則是為「大罷免大失敗」安撫不同派系的情緒,並藉機洗滌自己的責任。 udn.com/news/story/7338/8987044?from=udn-catehotnews_ch2 |
| ◆ 聯合報:賴清德是用侵略者、戰敗國的終戰史觀徹底將國軍護國歷史扭曲。賴清德討好美國不成,退而獻媚日本。絕口不提「抗戰」的賴清德總統,充滿戀慕日殖情結的他,走進祭祀八年抗戰英魂的忠烈祠殿堂,是一大諷刺。 | ◆ 聯合報:賴清德總統躲閃「抗戰」大半年,把抗戰話語權完全捧送習近平後,當美國強調對抗戰勝利的貢獻,更凸顯賴清德似以戰敗國自居而失語的荒謬。 |
| ◆ 聯合報:賴總統絕口不提抗戰勝利,反而採日本的「終戰」說。政客長期靠打壓國軍來攫取選票。如今,國軍失去勝利光環與歷史傳承。 | ◆ 聯合報:「抗戰」真的是如此禁忌嗎?國防部唯一「抗戰紀念」的活動音樂會。「凱旋歌」、「恭喜恭喜」、「台灣光復紀念歌」均僅以背景音樂呈現。蔣委員長完全消失 ,嘴上宣稱中華民國是抗戰主體,譴責中共曲解歷史,但是紀念活動要盡量減少,少數殘存的項目,內容也要避提抗戰。 |
| ◆ 聯合報:賴清德總統推動大罷免,將藍白醜化成中共同路人,但民意反惡罷壓倒性勝利,外媒迅速改變立場。最典型就是主流日媒齊聲批判賴清德和大罷免。賴清德不准民眾疑美,但無法遏止民間疑美氛圍持續升高。 |
◆ 聯合報:數十名藝人轉發央視「台灣必歸」等貼文,綠營看來,這些明顯違法。豈料賴政府聯手大調查的結果,最重的不過是帶有恫嚇意味的「告誡」
|
| ◆ 聯合報, 2025-8-28:賴清德總統提出「民主晶片供應鏈」的願景,現實是,20%的「暫時」性對等關稅沒有調降的可能,美方恐不會滿足於台積電已宣布的投資,其次要求先進製程加速在美落地。 | ◆ 聯合報, 2025-8-28: 蔡政府只想著打包台積電當外交伴手禮。賴清德政府對內剽悍、對中嘴硬、對美懦弱。讓國人擔心,百工百業皆成刀俎下的魚肉,台積電恐怕也遲早變成美積電 |
| ◆ 聯合報, 2025-8-27:大罷免變成一場噩夢,主要是賴清德愚昧、輕信又不自量力所致,自取其辱。而核三公投湧現強勁的擁核反撲,則是蔡英文時期留下的禍根 |
◆ 中時 |
| ◆ 聯合報, 2025-8-26:大罷免主要戰犯全留任,綠營的賴皮式負責 |
◆ 中時 |
| ◆ 聯合報, 2025-8-13:建議賴主席檢討大罷免慘敗,被挺罷派反控「通匪」,賴清德放任砲打黨中央,這群人只論誰在街頭更武勇俚野 udn.com/news/story/7338/8935359?from=udn-catehotnews_ch2 | ◆ 聯合報, 2025-8-13: 關稅疊加,要降稅還得「割肉」去換。大罷免是權力的貪婪無度,內鬥全武行,幾乎到了政務廢弛的地步udn.com/news/story/7338/8935354?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cate |
|
◆ 經濟日報 |
◆ 中時 |
|
◆ 聯合報 |
◆ 中時 |
| ◆ 聯合報, 2025-8-7: Christian Whiton:當台灣被賴清德綁上「抗中謀獨」的戰車,當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政治清算和「倚美謀獨」上 |
◆ 聯合報 |
|
◆ 中時 |
◆ 聯合報, 2025-8-7: 別再欺騙人民什麼暫行關稅、包裹談判,白宮要的就是先進製程和產業鏈,豈能容許賴政府以此為籌碼交換降關稅?對川普奪回先進製程的決心毫無病識感 |
| ◆ 聯合報, 2025-8-10: 賴清德舔美效忠...,所作所為幾乎就是在做「脫中入美」的部署。但...隱瞞關稅輸到脫褲真相、護國神山群被整碗端走,...讓台灣滿盤皆輸 |
◆ 中時 |
| ◆ 聯合報, 2025-8-6:台灣要開拓國際空間,當然需要更多國際支持作為依托,但美日狂挖台灣護國神山 賴清德這回怎麼沉默了?難道護國神山被掏空也不在乎? | ◆ 聯合報, 2025-8-5: Christian Whiton撰文,對民進黨政府過度親近拜登政府,疏遠共和黨員等表現提出質疑。此文在外交圈持續發酵。 |
| ◆ 聯合報, 2025-8-3: 大罷免大失敗,主因之一就是人民厭惡司法淪為政黨打手,充斥雙標與恣意。udn.com/news/story/7338/8910263?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cate udn.com/news/story/7338/8914137?from=udn-catehotnews_ch2 | ◆ 聯合報, 2025-8-2:當今賴朝景象:「忠臣」環伺,哪有「孤鳥」進諫唱反調的餘地。賴清德能逆轉形象嗎? |
| ◆ 聯合報, 2025-7-21:歷經「團結十講」,民眾見識到賴清德草包程度。...,原來總統除了擺拍治國,什麼都不會。 | ◆ 聯合報, 2025-7-21:賴清德治國問題癥結,不只在說錯話,更在心態傲慢。所謂「更大的民主」,就是司法淪為政治打手 |
| ◆ 聯合報, 2025-7-18:賴清德利用「團結」從內部製造敵人,逼壓人民站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除之後快」的暴戾行徑,早讓社會失去信任與包容 | ◆ 聯合報, 2025-7-20:「團結十講」目的是為大罷免壯威助勢,根本是「正面擁抱、背後插刀」 |
| ◆ 聯合報, 2025-7-20: 假國安之名遂行權力鬥爭之實 | ◆ 聯合報, 2025-7-16:賴清德與魔鬼交易 成台灣浮士德 |
| ◆ 聯合報, 2025-7-11:扁政府末期,有人形容,「不回台灣,不知文革還在搞」;人們一定沒料到,今天的情況比當初還貼切。扁政府末期,有人形容,「不回台灣,不知文革還在搞」;人們一定沒料到,今天的情況比當初還貼切。udn.com/news/story/7338/8864962?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_v2 | ◆ 聯合報, 2025-7-11:賴總統夜會對美談判團隊,顧誰的利益?當台積電在川普壓迫下變成「美積電」,承諾投資三兆元換來的只是川普的倨傲與施壓,卻得不到美方的尊重與顧惜。 |
|
◆ ◆ 中時 |
◆ 聯合報, 2025-7-12: 柯建銘揚言罷免後要以刑法條伺候藍委 讓他們死罪可免 活罪難逃 引起各界憤怒 |
| ◆ 聯合報, 2025-7-3: 賴清德配合推動大罷免,每一講不是撕裂社會、揪內部敵人,就是製造謠言、散播假訊息。「總統級造謠」至少包括:今年國防預算遭立法院凍刪總額為史上最高,以及美國對台無償軍援可以買台灣自製武器等。 | ◆ 聯合報, 2025-7-7:賴清德要塑造自己力挺國防、照顧軍人的形象,卻以不樂之捐強迫業者埋單,錯誤的國防戰略,讓國軍失去戰略自主、人力嚴重流失;尤其把國軍當政治工具,漢光演習和城鎮韌性演習,掩護推動的大罷免,更是傷害國軍專業 | ◆ 聯合報, 2025-7-3: 有人質疑,總統年薪才六百萬,為何賴總統一年存款能增加九百多萬?,高官們最愛的理財術是「保單」。這次他僅申報六張保單,但肥水去向只能猜測udn.com/news/story/7338/8846924?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_v2。 |
| ◆ 聯合報, 2025-5-30:防軍公教當中共同路人 卻防不住綠共滲透國安核心 | ◆ |